课件编号2350808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设计 (1)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81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 本方法,能够自己通过阅读、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独立地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大致情况,但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认识。由于本课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既有识记层次的要求,又有运用层次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在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的同时,深入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21·cn·jy·com 3重点难点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的主权和国家 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清王朝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中国的民族危机仍然全面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以来,有哪些国家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大规模的战争有几次?结果怎样?每次战争中或战后,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21cnjy.com 当历史进入20世纪时,中国还会遭到外来侵略和奴役吗?如果会,那又是哪国强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活动2【讲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导入框和第一目下面的内容,从中找出有关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这从两个 地方可以看出,一是“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一句。二是“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一句。2·1·c·n·j·y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从“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一句中可以看出,一年的时间,义和团由山东到京津,其速度是非常快的。2-1-c-n-j-y [教师引导]从中能否看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学生回答]从“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一句可看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是外国教会的压迫。 [教师总结]正确。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反洋教斗争的基础上兴起的。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知 道,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21 cnjy com 第一阶段,从1861年贵州开始驱逐传教 士到1870年的天津教案。由于这一阶段外国传教士无视中国的传统礼教和风俗习惯,激起了地方官员和士绅的不满。从1861年掀起了驱逐外国传教士的浪潮。187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由于法国天津教堂迷拐幼婴等罪行,居民数千人前往教堂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开枪杀人,群众怒不可遏,当场将他打死。随后,群众又放火烧了教堂,杀死外国传教士等二十人。清政府派曾国藩到天津“查办”,不久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屈服于压力,杀害群众十六人,缓刑四人,充军二十五人,赔款四十九万两,对法道歉结案。【来源:21cnj y.co m】 第二阶段是从天津教案到中法战争结束 ,地处抗法前线的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浙江等省人民焚教堂、驱教士,把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和保卫边疆的斗争结合起来,造成了很大声势,而且下层群众参加的人数日益增多。2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