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被压扁的沙子 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阿西莫夫的文学常识。 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本文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 4. 作家作品 阿西莫夫(1920—1992),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55年入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做生物化学助理教授,后专职从事写作,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一生创作和编辑过的书籍超过500册,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重要的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5. 背景知识 本文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卷网-1999年版)。孟庆任译。有改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写成此文。 一、整体感知 1.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 一、整体感知 2.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是什么 “撞击说”的依据 “火山说”的依据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二、细节探讨 1.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他是如何论证的? 作者认为“撞击说”正确。 (1)科学的实验证明。 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 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地产生斯石英。 (2)有力的事实证明 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后,产生了斯石英; 自然界存在的斯石英是强大的外力造成的。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3)严密的推理证明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只能来自外星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 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 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2.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还关系到地球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如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类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一旦将来我们遇到此种灾难,就可以采取某些应急措施。 三、语言品味 (一)说明文中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的词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表估计、猜测的词语: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 2.表示限制的词语: ⑴ 限制范围: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 ⑵ 限制程度:仅、最、很、非常、几乎、格外 ⑶ 限制数量:很多,几个、许多、很少、确数 ⑷ 限制频率 :速度:经常、很快 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 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 仅、最、很、非常、几乎、格外 很多,几个、许多、很少、确数 速度:经常、很快 三、语言品味 (二)划出语言准确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一直”表现了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争论不休”一词写出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