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的都城 (2)了解汉武帝创办的学校(太学) (3)理解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 (4)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影响 (5)能够讲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21·世纪*教育网 2、能力和方法: (1)通过归纳汉武帝文治武功的措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2)通过讨论汉初遗留下来的诸侯国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展示,使学生初步形成“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观点。【来源:21cnj*y.co*m】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2)培养学生树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观念。 (3)通过学习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认识他敢于做前人未做之事,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3重点难点 1、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2、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教师设问: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是谁?21cnjy.com 活动2【讲授】步骤一 教师设问:汉朝是由汉武帝建立的吗?大家知道汉朝是由谁建立的吗?什么时候? 教师引导学生指出:汉朝由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西汉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东汉的都城在洛阳。2·1·c·n·j·y 教师指出:汉朝的鼎盛出现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投影汉武帝像),设问:这位威风凛凛的皇帝是谁?他本名叫什么? 教师指出,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在位54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人们往往把他和秦始皇并论,称为“秦皇汉武”。2-1-c-n-j-y 教师设问:汉武帝即位后统治国家会面临什么问题?请大家帮他设想一下。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表扬好的问题,予以总结并继续设问:汉武帝怎样通过文治武功使汉朝进入鼎盛呢?【出处:21教育名师】 活动3【讲授】步骤二 汉武帝怎样通过文治武功使汉朝进入鼎盛呢? 一、尊儒术兴太学 汉武帝自登基之日起,如何治理国家成为了他日夜思考的首要问题,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要有治国安邦的人才,所以上台后不久,就下诏求贤,在求贤过程中,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董仲舒被推荐上来了。教师设问:董仲舒为皇帝治国提出了什么建议呢?董仲舒的观点是什么?教师指出:注意,大一统与大统一不同,大统一是指领土上的统一,大一统是指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 教师设问:为实现大一统,董仲舒提出了哪两个建议而被汉武帝采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兴太学 教师设问:汉武帝为了贯彻“独尊儒术”,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设立了古代的最高学府,是什么?设在哪里?主持教学的人员叫什么? 21*cnjy*com 教师设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儒术兴太学,对大一统的实现有什么作用? 尊儒术兴太学统一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大一统的实现。 接着设问:秦始皇为加强思想统治采用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对比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做法,谁更高明一些? 教师讲述: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汉武帝还不能高枕无忧,因为还有更棘手的问题在困绕着他,就是如何巩固国家统一的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活动4【讲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