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12081

12.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450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
  • cover
《学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学弈》。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学弈》。 2.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找文言文的出处或作者信息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学过围棋吗?你知道围棋的哪些知识呢? 预设1:我学过围棋。我觉得下围棋能锻炼大脑的计算能力,提高智力。 预设2:我没学过围棋。但我知道围棋分黑与白两种颜色,两人轮流落子,棋子如果完全被围住,就会被吃掉。 2.教师出示资料:“棋”是我国传统的“四艺”之一,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传统的“棋”是指“围棋”,相传是尧所创,它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对弈双方,各执黑白两色的棋子,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或悔棋,以目数多者为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下棋有关的文言文《学弈》。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学弈) 5.借助注释,理解题目意思。 预设:学习下围棋。 设计意图:以交流对围棋的了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生活认知,进而理解课题。 二、夯实基础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则文言文,掌握好基础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情境听读 播放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文言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点拨: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 (3)随机点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①“弈”读“yì”;“惟”读“wéi”;“鸿鹄”读“hóng hú”;“缴”读“zhuó”。 ②结合注释,想想“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中“为”的意思,“为是其智弗若与”中“为”的意思,猜测两个“为”字的正确读音。“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中的“为”是“以为”,读“wéi”;“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因为”的意思,读“wèi”。 ③结合注释,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与”,“与”是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 3.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后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性本善,将道德规范为仁、义、礼、智,并将伦理与政治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孟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 三、问题探究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则文言文了。那文中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注释或上下文,理解《学弈》中每句话的大意。 2.探究方法 (1)默读《学弈》,结合注释或上下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2)小组交流每句话的大意,把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做好小组汇报的准备。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理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学生反复朗读并结合注释和上下文可知:“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是“全国”的意思;“善”的意思是“善于;擅长”,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善弈者”可以理解为“擅长下棋的人”。 ②让学生尝试说出本句话的大意。 预设: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引导学生理解“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