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3.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2.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2.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1.组长组织组员背诵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听写词语,订正。 一去不复返 溜 没有声音 没有影子 轻轻悄悄 挪移 匆匆 伶伶俐俐 跨过 飞走 闪过 逃去如飞 师: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精读理解,品读体味 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 1.文中用到了什么修辞? 2.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 的时候,从 …… 过去 ” 引导学生来说。(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囊括了哪些生活细节?这些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3.自由练写。 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 (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例: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4.朗读指导。 (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5.作者面对时间的悄然流逝,只能徘徊、匆匆罢了,他真的会任凭时间就这样溜走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了哪些感慨? 过渡: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 6.学习第5自然段。 (1)对照第一自然段,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2)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首尾呼应,让文章由问而来,由问结尾,结构完整,引人深思。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师: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第1、2自然段。 2.修改仿写段落。 3.继续搜集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 3 / 5《匆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2.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