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12607

5 波的干涉与衍射 课件+练习

日期:2025-10-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5620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干涉,衍射,课件,练习
    (课件网) 1.波的传播的独立性 介质中的几列波相遇后,仍将保持着它们各自原有的特性(频率、振幅、振动方向、传播方 向等)继续传播,并不因为有其他波的存在而发生变化。如图甲、乙所示,在同一直线上,向右 传播的波1和向左传播的波2相遇以后,各自还是按照相遇前的波速、振幅、频率继续沿着各 自的传播方向传播。 甲 乙 知识点 1 波的叠加原理 必备知识 清单破 5 波的干涉与衍射 2.波的叠加原理 在几列波传播的重叠区域内,介质中的质点要同时参与由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总位移 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处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叠加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两列同相波叠加,振动方向相同,振动加强,振 幅增大;两列反相波叠加,振动方向相反,振动减弱,振幅减小。 1.定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加强,另一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减弱,并 且这两种区域互相隔开、位置保持不变。这种稳定的叠加现象叫作波的干涉。 2.发生干涉的条件 (1)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2)两个波源的相位差恒定。 (3)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 知识点 2 波的干涉现象 (2)特征 ①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振动加强区始终加强,振动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 弱区不随时间变化)。 ②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 3.干涉图样及其特征 (1)干涉图样:如图所示。 1.定义:波能够绕到障碍物的后面传播的现象,叫作波的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当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就能看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知识点 3 波的衍射现象 知识辨析 1.猛击音叉并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的过程中,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这是衍射现象吗 2.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振幅可能比振动减弱点的振幅小吗 位移呢 3.在大山深处,可以接收到广播信号而不能接收到电视信号,是因为电视信号的波长比广播信 号的波长短吗 一语破的 1.这不是衍射现象,而是干涉现象。 2.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点的振幅大,但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有时可能 比振动减弱点的位移小。 3.是。由于大山的存在,波长短的电视信号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会被大山挡住,而波长 较长的广播信号发生了明显的衍射现象,因此能绕过大山传播。 1.对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的理解 (1)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始终以振源的频率振动,其振幅不变,但位移随时间变化。 (2)振动加强点的振动总是加强的,但并不是始终处于波峰或波谷,它们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A=A1+A2,有的时刻位移为零;振动减弱点的振动始终减 弱,位移的大小始终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大小之差,振幅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2.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条件判断法 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产生的波叠加时,某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两个相 定点 干涉现象中的振动加强点与振动减弱点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干波源到该点的波程差Δr:若Δr=2k· (k=0,±1,±2,…),即半波长的偶数倍,则该点振动加强;若 Δr=(2k+1)· (k=0,±1,±2,…),即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点振动减弱。 (2)现象判断法 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则该点为振动加强点;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谷相 遇,则该点为振动减弱点。因波的传播速度相同,若两列波的两个波峰(或波谷)到某点的距离 相等,波峰(或波谷)会同时到达该点,则该点就是振动加强点。 (3)合成法 在两列波相遇时,若两列波分别引起某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相同,则质点是振动加强点,若总 是相反,则为振动减弱点。 典例 甲、乙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A、 ,在同一介质中相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1】,x=4 m处的质点再过1 s将第一次到达波谷【2】,以下说法正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