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1335

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5-10-1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6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4课,封建,帝国,危机,教学设计
  • cover
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繁荣和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表现,理解封建帝国出现危机的原因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2、能力与方法:通过简述“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和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概括、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强大的结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的学习和分析,认识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必然性,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通过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科学文化总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若脱离交流,就会被世界潮流所抛弃。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近代中国丧权辱国的结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学情分析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从知识积累上看,他们在小学未专门接触历史这样的专门学科,但就历史一些著名人物或事件有零星的了解。故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对课程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避免过难过偏。 3重点难点 1、“康乾盛世” 2、“闭关锁国”政策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危害。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图片:圆明园遗址图)然后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图片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归纳“大家都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也知道圆明园曾有过的辉煌,有人说圆明园的兴衰史浓缩了清王朝的盛衰史,这种说法对吗?”学生可能回答“对或不对”老师及时的指出“我们不必急着下结论,通过对今天所学内容的学习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引入本课主题———封建帝国的危机。同时用多媒体投影本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 引入:“在中国的隋唐时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盛世局面?”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了隋唐时期的盛世局面后,指出我们今天将学习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进而导入新课。2·1·c·n·j·y 1、盛世与危机 (1)盛世———康乾盛世”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2页第一段的内容和脚注①,要求学生弄清楚“康乾盛世”的概念“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利用图片强调“康乾盛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21·世纪*教育网 过渡:那么,这一时期的盛世局面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看教材82页第二段到83页的内容,归纳出康乾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农业: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甘薯、玉米、马铃薯和烟草的种植不断推广。手工业:制瓷业和纺织业;商业更加发达。) 在归纳表现的同时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让学生从中获得直观的形象的感性知识。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康乾盛世”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原因。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统治者的个人才能;人民的辛勤劳动。 过渡:除此之外,“盛世”景象的繁荣还体现在皇家园林和行宫别苑的建造上,投影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图片,并向学生简介“它们始建于康熙年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建而成”。老师进一步说明“圆明园的富丽豪华,承德避暑山庄的秀美素雅,无声的渲染者康乾盛世的富足与强盛,更暗示着这个封建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