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16349

12.3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课件(34页PPT)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17830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3,34页,九年级,苏科版,物理,学年
  • cover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5 典例分析 06 课堂练习 04 课堂小结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PART 1 教学目标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典型例题,学生能掌握Q=cmΔt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换算,并能正确计算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和计算能力这一核心素养。 2.通过对比计算,学生能理解热量计算需同时考虑物质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三个要素,并能解释"为什么沿海地区气温变化较缓和"等生活现象,形成运用物理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科学实践能力这一核心素养。? PART 2 新知导入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2 新知导入 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转移到 (不同物体之间)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间) 转移到 热传递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多少如何计算? 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如果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再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就能计算它吸收的热量。 PART 3 新知讲解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3 新知讲解 1. 热量的计算 根据比热容公式 c=????????????????可得 (1)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t-t0)=cmΔt (2)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Q放=cm(t0-t)=cmΔt t0 表示物体原来的初温度,t 表示物体后来的末温度。 ? 03 新知讲解 1、水的比热容为_____,物理意义是_____ 1kg的水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3、2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_____ 4、1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 2、铝的比热容为0.88×103J/(kg℃), 1kg的铝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_____ 0.88×103J 5、2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 6、2kg铝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 8.4×103J 2.1×105J 4.2×105J 8.8×104J 4.2×103J/(kg℃) 一、吸放热多少的计算 03 新知讲解 (3) 各物理量单位的选择 根据公式 Q吸=cm(t-t0)=cmΔt m 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kg Δt表示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 C 表示物质比热容,单位: J/(kg·℃) Q 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J 03 新知讲解 变形公式 (4) 公式变形 03 新知讲解 2. 热平衡 (1)概念: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 (2)热平衡方程: Q吸 = Q放 c1m1(t1-t01)=c2m2(t2-t02) PART 4 课堂小结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4 课堂小结 ①影响吸热的因素:物质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 ②吸热公式:Q吸=cm (t-t0) =cmΔt ③放热公式:Q放=cm (t0-t) =cmΔt 热量的 计算 PART 5 典例分析 05 典例分析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内能多的物体热量一定多 C.两个物体升高了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D.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 D 05 典例分析 【答案】D 【详解】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C.根据公式Q=cmΔt可知,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升高的温度有关,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BD.热量只存在于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是个过程量,热量不是内能,也不是温度;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因此没有吸热、放热,谈论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05 典例分析 例2.质量相同的两个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A.升高温度较多的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