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环保教育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乱扔垃圾,并能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缺乏坚持和自我约束能力。他们可能在一时兴起时能做到不乱扔垃圾,但难以长期坚持。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爱护环境的具体行为,掌握如何将这些行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定目标和奖励机制,增强对爱护环境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爱护环境的具体行为,掌握如何将这些行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学难点:将爱护环境的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3分钟) 1.播放视频 2.提问:“视频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到不乱扔垃圾的?”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我们不乱扔》。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 (二)我能做到的(15分钟)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喜欢哪个地方”和“我发现了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做法”。我们知道了干净整洁的环境很重要,也了解了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及其影响。今天,我们要学习“我能做到的”,看看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来爱护环境。 2.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能做到哪些行为,并在图表上标记。 3.制定目标:展示“做到一条就涂一个花瓣”的图表,解释每个花瓣代表一个爱护环境的行为(如不乱扔垃圾、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等)。 4.观看视频《为什么为什么不可以乱扔垃圾》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视频观看,加深学生对爱护环境行为的理解,并鼓励他们制定个人目标,将爱护环境的行为具体化,增强实践动力。同时,通过“做到一条就涂一个花瓣”的图表,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三) 情景展示:不只是为了干净(10分钟) 1.展示情景图片(如乱扔垃圾、主动捡起垃圾等)。 2.你认为这个小学生的做法对吗?最后他遇到了什么问题? 3.教师讲解垃圾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展示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不仅是为了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更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同时,通过垃圾分类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回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制定目标明确了自己能做到的爱护环境的行为。又学习了垃圾分类的我们能做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坚持做到不乱扔垃圾,让我们的校园和社区更加美丽。记住,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并记录自己或家人在一天内是否做到了不乱扔垃圾,以及做到了哪些爱护环境的行为。鼓励学生在家也制定一个“做到一条就涂一个花瓣”的图表,与家人一起努力,共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也能继续实践和巩固所学内容,与家人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共同促进环保意识的提升。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我们不乱扔 我能做到的 1. 爱护环境的具体行为:不乱扔垃圾、主动捡起垃圾 2. 做到一条就涂一个花瓣:制定目标,坚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