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课程标准 - 学习目标 1.结合资料,说明环境问题的概念、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区域认知) 2.结合案例,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综合思维) 3.结合案例,说明生态破坏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危害。(综合思维) 目标一 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问题概念: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 按照成因分类 4.次生环境问题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举例 资源枯竭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速度远远超过该资源的更新再生速度 某些区域性水资源枯竭、鱼类资源枯竭、某种矿产资源枯竭等 环境污染 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 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失衡或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毁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扩展到全球性大区域,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 思考 下列环境问题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①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 ②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③地震引发的水质恶化 ④森林乱砍滥伐、草原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 ⑤滥捕滥杀动物造成动物数量和种群减少 答案 ①③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它们是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②④⑤属于次生环境问题,它们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环境问题一般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恶化 B.河套平原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 C.塔里木盆地形成荒漠 D.呼伦贝尔草场退化、沙化 2.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 D.生物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塔里木盆地因距海洋远,且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极少,形成了干旱的荒漠,这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恶化、河套平原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呼伦贝尔草场退化和沙化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属于次生环境问题,故C正确。第2题,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导致大气污染。C正确。 (2023·浙江杭州期中)读环境保护主题漫画,完成3~4题。 3.图1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 B.臭氧层空洞 C.酸雨 D.全球变暖 4.与图3漫画反映的属于相同类型环境问题的是( ) A.荒漠化 B.臭氧层的破坏 C.凌汛 D.寒潮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图1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为酸雨,图2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地冰川融化;图3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A、B、D错误,故选C。第4题,根据上题可知,图3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荒漠化属于生态破坏;臭氧层的破坏为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凌汛为冰凌堵塞河道引发的洪涝灾害,寒潮是一种气象灾害,故B、C、D错误,A正确。 目标二 环境污染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倘若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1.水污染 (1)成因: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