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52326

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32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6课,苏联,建设成就,体制,弊端,教学设计
  • cover
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苏联成立的时间和全称;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严重弊端。 2.能力培养目标:一是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和讲 述典型历史图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二是引导比较和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掌握历史事件比较、概括的基本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苏俄(联)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和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形成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情况制定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较短时期内取得巨大成就的了解,形成社会主义制度有较大的优越性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等特点,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其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是新经济政策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难点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如何理解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关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原因)。 ⑴要求学生阅读本目小字部分,总结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夕苏俄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农民暴动的出现,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历史背景或原因。 ⑵引导学生观看图片《俄国人 在等待面包》(投影演示),并作适当描述,加深学生对苏俄在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经济形势的认识。图片记载了1920年冬,在雪地上等待发放救济面包的人群,反映了1920年至1921年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重的经济困难与危机。 ⑶在讲解中,教师可补充下列材料: 经过四年的帝国主义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量只及战前的2/3,而工业只占1/7,等于彼得一世时期的水平;火车行驶很慢,又无规则;燃料紧张,街头漆黑,很多人家里无法取暖;最必需的日用品如面包、食用油、肉类、衣服等,都很缺乏;伤寒等疫病流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本来是要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情况既已如此,首要任务当然是恢复和发展经济。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不能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中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胜利,但是它有局限性。因为余粮收集制没有定额,生产越多,上缴的就越多;而且,在收集余粮时,往往不仅拿走了余粮,连基本口粮也拿走一部分,农民当然不满。再者,国家按固定价格付给粮食交售者的是贬了值的货币,交换是不等价的,实际上是农民给国家的贷款。因此,随着国内外战争的结束,这种政策必然会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⑷模仿情景,让学生扮演记者和群众,完成现场新闻采访“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2.关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⑴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在列宁的提议下,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⑵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比较复杂,鉴于初 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扼要作了介绍。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商业流通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思考课本辅栏问题“‘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不同?”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教师适时投影下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工业方面 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