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25660

第3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件+练习

日期:2025-10-0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438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动能,3节,定理,课件,练习
    (课件网) 第3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知识点 1 动能 1.定义 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表达式 Ek= mv2。 3.单位 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为焦耳,符号为J。1 J=1 kg·(m/s)2=1 N·m。 4.特点 (1)动能具有瞬时性,是状态量。 (2)动能具有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动能一般不同。通常是指物体相对于地 面的动能。 (3)动能是标量,没有方向,Ek≥0。 1.内容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表达式   W=Ek2-Ek1= m - m 。 说明:式中W为合外力做的功,它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知识点 1 知识点 2 动能定理 3.适用范围   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知识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在两个运动物体中,速度大的动能也大。 (  ) 由Ek= mv2知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都有关。 2.某物体的速度加倍,它的动能也加倍。 (  ) 由Ek= mv2知,某物体的速度加倍,它的动能将变为原来的4倍。 3.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其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  ) 速度为矢量,当速度方向改变,但大小不变时,动能不变。 4.做匀速运动的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 (  ) √ 讲解分析 1.对动能变化量的理解 (1)表达式:ΔEk=Ek2-Ek1。 (2)物理意义: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0,表示动能减少。 (3)变化原因:力对物体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合力做负 功,动能减少。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表达式:W=ΔEk=Ek2-Ek1,式中的W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2)研究对象及过程: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相对静止的系统。动能 定理的研究过程既可以是运动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也可以是运动全过程。 疑难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疑难 情境破 (3)普遍性: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也适用于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4)实质:揭示了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①等值关系:某物体的动能变化量总等于合力对它做的功。 ②因果关系:合力对物体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力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其他形 式的能与动能相互转化的过程,转化了多少由合力做了多少功来量度。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注意事项 (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 物体为参考系。 (2)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准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可以画出运动过程 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以对全过程应用动能 定理。 (4)列动能定理式子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 结果分析。 4.动能定理与牛顿运动定律的比较 牛顿运动定律 动能定理 适用 条件 只能研究在恒力作用下物体 做直线运动 对于物体在恒力或变力作用下,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均适用 应用 方法 要考虑运动过程的每一个细 节,结合运动学公式解题 只考虑各力的做功情况及 初、末状态的动能 运算方法 矢量运算 代数运算 相同点 确定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两种思路对比可以看出,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涉及加速度、时间,不涉及矢量运算,运算简 单不易出错。 典例 如图所示是公路上的“避险车道”,车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1】,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车 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避险。质量m=2.0×103 kg的汽车沿下坡公路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刹车失 灵的同时发动机失去动力【2】,此时速度表示数v1=36 km/h,汽车继续沿下坡公路匀加速直行l= 350 m、下降高度h=50 m时到达“避险车道”,此时速度表示数v2=72 km/h。(重力加速度g取 10 m/s2) (1)求从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