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大象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单元主题 微观世界探秘者———从细胞到健康防护的科学之旅 课时安排 5课时 一、单元主题 微观世界探秘者———从细胞到健康防护的科学之旅 二、单元大情景 “微生物研究所实习计划” 学生化身“实习研究员”,加入校园微生物研究所,通过完成五项科研任务探索微观世界: 1.任务1:显微装备操作员(学习显微镜使用) 2.任务2:发酵实验室助手(探究酵母菌作用) 3.任务3:霉菌调查专员(研究霉变条件) 4.任务4:病原体分析员(区分感冒类型) 5.任务5:疫情防控策划师(设计防护方案) 最终目标:制作《微观世界科研报告》,举办“微生物与健康”科普展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5.1生物体由细胞组成) 10.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0.3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学习内容 5.1.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0.3.1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双重影响 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②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微生物生长条件; ③分析传染病防控的科学原理并实践。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显微镜下的细胞》、《发面的秘密》、《发霉的馒头》、《不一样的“感冒”》和《疫情与防护》这5课: (一)第1课《显微镜下的细胞》 1.核心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结构(目镜、物镜、载物台等),学习规范操作;观察植物细胞(如洋葱表皮)和动物细胞(如口腔上皮),对比细胞结构差异(细胞壁、叶绿体等);建立“细胞是生物基本单位”的科学观念。 2.关键活动:制作临时装片,绘制细胞结构图,理解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第2课《发面的秘密》 1.核心内容:探究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在发面中的作用,通过对比实验(加酵母/不加酵母面团)验证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分析温度对酵母活性的影响(最适温度25-30℃)。 2.关键活动:测量面团膨胀高度,用石灰水检测CO ,理解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三)第3课《发霉的馒头》 1.核心内容:观察霉菌形态(菌丝、孢子),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霉变条件(温暖潮湿环境易发霉);探究防霉方法(干燥、冷藏、真空包装)。 2.关键活动:记录不同温湿度下霉斑生长情况,分析防腐原理(如干燥抑制代谢)。 (四)第4课《不一样的“感冒”》 1.核心内容:区分病毒性感冒(流感病毒)与细菌性感冒(链球菌),通过案例对比症状差异(病毒:突发高热;细菌:化脓性扁桃体炎);理解抗生素对细菌有效但对病毒无效的原理。 2.关键活动:模拟病原体传播实验(荧光粉模拟病毒扩散),培养卫生防护意识。 (五)第5课《疫情与防护》 1.核心内容:以新冠肺炎为例,分析传染病防控三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实践防护措施(七步洗手法、口罩佩戴、疫苗接种)。 2.关键活动:设计校园防疫海报,演练应急响应流程(如隔离上报机制)。 五、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1. 理解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 2. 认识微生物对人类的双重影响。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微生物生长条件; 2. 用模型解释传染病传播链。 探究实践 1. 规范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 2. 设计“口罩防护有效性”对比实验。 态度责任 1. 培养实验室安全操作意识; 2. 树立“科学防疫,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初步发展,但对“微生物”“免疫”等概念仍需具象支撑。 2.认知基础:已知“细菌致病”,但对细胞结构、病毒特性缺乏系统认知。 3.兴趣点:显微观察的神秘感、角色扮演(研究员)、解决实际问题(设计防疫方案)。 七、活动设置 课时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