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五四制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电的本领》 单元主题 电的奥秘与安全应用 课时安排 5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电的奥秘与安全应用” 围绕电的产生、传导、安全使用及静电现象,引导学生探索电的科学本质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二、单元情景 “校园电力工程师挑战赛” 班级成立“电力工程师小队”,通过完成四项任务解决校园用电问题: 1.任务一:点亮教室模型(电路基础) 2.任务二:设计安全电线(导体与绝缘体) 3.任务三:排查用电隐患(安全用电) 4.任务四:解密静电现象(静电应用) 最终目标:制作《校园安全用电手册》并展示创意静电实验。 课标分析 核心概念 学习内容 学段目标(3-4年级)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3.3 电的传导与应用 ①区分导体与绝缘体,解释安全用电原理(课标3.3⑤)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13.3 简单电路设计 ②制作电路模型,分析改进方案(课标13.3⑤) 跨学科概念 技术与工程、社会责任 运用数据记录分析电路问题,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第11课《灯泡亮了》、第12课《导体和绝缘体》、第13课《安全用电》和第14课《生活中的静电》这四课组成。 第11课《灯泡亮了》聚焦电路基础原理,通过实验探究简单电路的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学习通路与断路的控制方法,理解短路危害及安全操作规范。 第12课《导体和绝缘体》通过材料导电性实验(如铜丝、木棒等),区分导体与绝缘体特性,结合生活实例(如插排结构)说明其在电路安全中的应用价值。 第13课《安全用电》介绍电的来源(火力/水力/太阳能发电等)与用途,分析触电危害成因,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如湿手不碰开关、高压线避险)及急救措施(断电救援)。 第14课《生活中的静电》 探究静电现象(摩擦起电、放电效应),分析静电的利弊(除尘应用 vs 火灾风险),学习消除静电的方法(如接地线、加湿)。 三课指尖存在递进式知识链: ①基础认知(第11课):建立电路概念 → ②材料特性(第12课):深化导体/绝缘体作用 → ③安全实践(第13课):应用电学知识解决安全隐患 → ④现象拓展(第14课):从电流延伸至静电,完善电学知识体系。 能力培养主线: ⑤实验探究(电路连接、材料导电性测试)→ ⑥工程思维(安全设计、静电防护方案)→ 五、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理解闭合电路原理; 区分导体/绝缘体特性; 3. 列举安全用电规则。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导电规律; 2. 用流程图分析触电自救步骤。 探究实践 设计并测试简单电路; 2. 制作安全用电警示海报。 态度责任 养成安全用电习惯; 2. 关注静电在科技中的应用(如除尘器)。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抽象理解(如电流)需借助实物操作。 2.认知基础:已知电池可供电,但对电路构成、材料导电性缺乏系统认知。 3.学习难点:理解“人体是导体”;静电的产生原理。 七、学习活动设计 (一)活动1:电路工程师(第11课) 1.主题:点亮教室模型 2.目标:理解闭合电路条件 3.达成方式: ① 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装电路(科学+工程); ② 绘制电路图并标注电流路径(美术融合)。 (二)活动2:材料检测员(第12课) 1.主题:设计安全电线 2.目标:验证材料导电性 3.达成方式: ① 测试铜丝、橡皮等材料的导电性(实验探究); ② 统计数据并制作“材料导电性榜单”(数学融合)。 (三)活动3:安全督察队(第13课) 1.主题:排查用电隐患 2.目标:应用安全用电知识 3.达成方式: ① 分析触电案例视频,设计警示海报(语文+信息技术); ② 模拟“湿手触电”实验(用盐水模拟危险场景)。 (四)活动4:静电魔术师(第14课) 1.主题:解密静电现象 2.目标:探究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