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5357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猫》导学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7次 大小:236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6课
  • cover
猫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花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走进作者】 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拓展链接】 郑振铎名言名句 ①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②我是少年!我有愤腾的热血和活泼进取的气 象。我欲进前!我有同胞的情感,我有博爱的心田,我看见前面的光明,我欲驶破浪的大船,满载可怜的同胞,进前!不管它浊浪排空,狂飙肆虐,我只向光明的所在,进前!进前!进前! 【自主学习案】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污涩(sè) 红绫( líng) 怂恿(sǒngyǒng) 蜷伏(quán) 悲楚(chǔ) 惩戒(jiè) 妄下断语(wàng)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污涩 :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红绫 :一种红色丝织品;古代的时候女子头上绑的红色头绳(长的,能飘起来的)。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 :失望,不痛快的样子或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蜷伏 :弯曲身体卧着。 惩戒 :惩罚之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 :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3.整体感知 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同;三次养猫的情趣不同,失去之后的心情也不同。 ②运用圈点勾画方法,完成下表。 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人平时对它的态度 结局 小猫结局对我家的影响 第一只猫 隔壁要来的 花白 很活泼 喜欢 死亡 难过、酸辛 第一只猫 舅舅送的 黄色 更活泼,更有趣 喜欢 丢失 愤恨、诅骂、怅然 第一只猫 蜷伏在家门口 花白、不好看、很瘦、毛烧脱 忧郁、懒惰 不大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 死亡 难过、良心受伤 【合作探究案 】 探究点一:详略作用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答: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对比、衬托。 探究点二:情节 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答:芙蓉鸟事件 探究点三:句子赏析 3.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 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学法指导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 怅然(chàng)蜷伏(juàn) 悲楚(chǔ) 藤椅(téng) B. 失踪(zōnɡ) 隔壁(ɡé) 消瘦(shòu) 光泽(zé) C. 污涩(sè) 红绫( lín) 怂恿(sǒng) 惩戒(jiè) D.凝望(níng) 叮嘱 (shǔ) 虐待(nüè) 忧郁(yù) 解析:A选项里“蜷伏”的“蜷伏”应读“qu án”; C选项里“红绫”的“绫”应读“líng”;D选项里“叮嘱”的“嘱”应读“zhǔ”。故选 B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 诅骂 叮嘱 凝望 怂勇 B. 蜷伏 红凌 污涩 怅然 C. 悲楚 惩戒 腾椅 失踪 D.蝴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