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 第1课时 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流水侵蚀地貌 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示意河谷横剖面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河漫滩位于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适宜人们耕作和居住的场所位于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河流阶地为河谷两侧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T1—T4分别代表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塑造河流阶地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流水搬运 C.流水侵蚀 D.流水溶蚀 4.图中最早形成的河流阶地是( ) A.T1 B.T2 C.T3 D.T4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为U字形谷地 B.谷地宽阔 C.为V字形河谷 D.两岸地势较平缓 6.雅鲁藏布大峡谷属于( )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流水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 A.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8.蛇曲最终被裁弯取直形成( ) A.牛轭湖 B.江心洲 C.冲积扇 D.三角洲 题组二 流水堆积地貌 读我国两地区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9.甲地区地貌的名称可能为(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河口三角洲 D.冲积平原 10.乙地区地貌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橘子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湘江之中,绵延5千米,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形成橘子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12.图示橘子洲面积最小的时候应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流水地貌指流水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流水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研究流水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图1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图2为某地貌景观图。 (1)描述①处地貌的特点。(6分) (2)说明③处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称及成因。(8分) (3)指出图2地貌景观名称及其分布地区。(4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 流水地貌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因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三个河段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2.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床变高 D.流水堆积导致河床变高 河曲,指河道弯曲的地方,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水行至拐弯处时,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所以从凹岸冲下的物质会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