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0295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课件+练习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486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大气,受热,过程,课件,练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下图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数字序号及表达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太阳辐射  B.②—大气吸收 C.③—大气散射  D.④—地面吸收 2.关于图中①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选择性  B.只有②有选择性 C.只有③有选择性  D.③④都有选择性 3.白天②环节较强时,气温较  ,因为  (  ) A.高 云层有吸收作用 B.低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C.高 云层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 D.低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强  ———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交通规则,交通信号灯颜色的选择也蕴藏着一些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交通信号灯选择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原理是(  ) A.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吸收 B.波长较长的光容易被吸收 C.波长较短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D.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5.下列现象与此原理相似的有(  ) ①日出日落前后的霞光 ②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④天边雪白的云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大。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 7.产生乙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天空多云  B.天气晴朗 C.地势较高  D.地势平坦   下图为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反射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A.新雪、耕地  B.海洋、耕地 C.新雪、海洋  D.沙土、草地 9.下列现象与反射率有关的是(  ) A.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冷 B.冬季四川盆地比长江三角洲冷 C.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冷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 题组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煴”指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④→③  B.①→④→② C.④→③→②  D.④→②→③ 11.“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多雨的夜间,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间,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水分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间,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12.“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湿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释放的大部分热量却被大气吸收。若温室气体增多,热量“进得来,难出去”,则会导致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图中属于长波辐射的有      (填序号)。(3分) (2)正常情况下,地球不断接受太阳辐射,但地表平均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试说明原因。(6分) (3)热量“进得来,难出去”,会导致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与“进得来”直接相关的是   (填序号),与“难出去”相关的有   (填序号)。(3分) (4)分析大气逆辐射对大气温度和地面温度的直接影响。(2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大气受热过程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支相同规格的温度计分别放置于暴露的空气中、底部有沙土的玻璃箱中和空玻璃箱中,中午时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