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可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大部分。 1.内部圈层的划分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三 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内部圈层结构示意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3.内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4.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岩石圈。 圈层名称 特点 地壳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 上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下地幔 地核 外地核 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内地核是一个固态金属球 内地核 1.概述: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这些圈层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大气圈 (1)范围:地球海陆表面是大气圈下部的边界;2 000~3 000千米的高度,可大致看作 大气的上界。 (2)特点: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小。 3.水圈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它包括地表水(海洋、河 流、湖泊等)、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球上的水中有97%是海洋咸水,3%是淡水。约2/3的淡水储存在南北极和 高山地区的冰川中。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 |地球的外部圈层 4.生物圈 (1)定义:广义上的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狭义 上的生物圈则指生物本身。 (2)范围: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 上层。生物绝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至水面以下200米之间,这是生物圈的 核心部分。 (3)特点:生物圈非常活跃,是一个特殊和重要的圈层。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如何判读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图 第一步:读坐标轴,判断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可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 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若坐标图中有两条曲线,则速度整体较慢的 一条为横波,速度整体较快的一条为纵波。若坐标图中只有一条曲线,则根据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播速度判断地震波的类型。通常,在地壳中传播速度小于6千米/秒,或者不能在地 球内部连续传播的为横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大于6千米/秒的为纵波。如上图中,a的传播速度整体较慢,代表横波,则b代表纵波。 第二步:读拐点,判断不连续面。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较大变化的地方, 为不连续面,此面上下地球内部物质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如上图中约2 900千米 深度处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明显下降,说明此处为不连续面(古登堡面)。 第三步:读厚度,判断圈层。通过计算不连续面到地面的距离,或上下两个不 连续面之间的间隔,可以确定圈层的厚度、范围和名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典例 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下图,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1是地壳,2是地幔,3是地核 B.在1层中,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A C.甲波由1层进入2层传播速度急剧下降 D.乙波无法通过地核 信息提取 ①乙波整体传播速度小于甲波。②甲、乙两波在浅层传播速度有明显 增加;在X深度处,甲波传播速度明显降低,乙波消失。 解析 读图可知,在X深度处,甲波传播速度明显降低,乙波消失,说明该处为地幔 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因此23为地核,1为古登堡面以上至地表部分,即地 壳和地幔。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震波与不连续面 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