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 |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成分 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等组成的混合物。 (1)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有氮气和氧气,其次是氩气、二氧化碳、甲烷和臭氧等。 (2)水汽:含量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 (3)临时组成成分:气溶胶、污染气体等。 2.大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1)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元素是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2)氧气:是众多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面具 有保温作用。 (4)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5)水汽: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 2.大气垂直分层 (1)对流层 a.位置: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底层。 b.特点: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顶部气温最低,约-60℃);空气在垂直方向上 的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与人类关系:对人类的影响最显著。 (2)平流层 a.位置:从对流层顶以上至离地面约50千米。 b.特点: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顶部气温最高,约-5℃);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 晴朗。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c.与人类关系: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利于航空飞行;探空气球活动主要发生在该 层。 (3)高层大气 a.位置:从平流层顶到3 000千米高度。 b.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最低约-83℃)后升;大气密度非常小;流星、极光、 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空间站、宇宙火箭等位于该层。 c.与人类关系: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使人类得以远距离传播信息。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什么是逆温现象 1.逆温的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上冷下热,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某一高度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这种 气温逆转的现象被称为逆温。 2.逆温的成因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如果地面热量损失过快,或者较暖的空 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又或者受地形影响,较冷的空气流向山谷或盆 地等,都有可能形成逆温。一般逆温在大陆上常年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3.逆温现象的生消过程示意图 4.逆温的影响 (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关,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 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受阻,会 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 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十分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不会有较大的 颠簸。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典例 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下图示意一定 高度气温垂直分布的四种情形,图中最不利于雾霾时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C 信息提取 (1)①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②③④三图中在不同高度都 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并且出现的高度和范围不同。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读图可知,①上冷下热,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雾霾时 大气污染物扩散; ②③④均出现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但③从地表开始出现逆温, 并且出现逆温的高度范围最大,最不利于雾霾时大气污染物扩散。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完成下面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