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0513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件+练习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8099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循环,过程,地理,意义,课件
    (课件网)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1 |水循环 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 循环。 2.类型及环节 (1)水循环的初始环节是蒸发,海水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类型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空间范围 发生在陆地表面和陆 地上空的水循环 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发生在海面和海洋上 空的水循环 过程与环节 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 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 再形成降水,降落在陆 地表面 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海洋上空,并通过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通过下渗,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流回海洋 海面上的水蒸发,形成 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 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 又降落到海面 特点 水量很小 是环节最多、最复杂的水循环类型。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参与循环的水量最大 举例 内流区域,如塔里木河 流域的水循环 外流区域,如黄河、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海洋上的水循环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2)不同类型的水循环 (3)外流区以海陆间循环为主,但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内流区只有陆地内循环。 3.成因 (1)内因: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 (2)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进行运动和转化,使地球上各种 水体均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维持着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水循环参与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分配过程,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着吸 收、转化和传递的作用,这一过程缓解了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不平衡。水循环是海 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 盐类。 3.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搬运、堆积和溶蚀,不断 塑造着全球地貌形态。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水循环 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的影响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 改陆、围湖造田等 改变地表径流 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 工回灌;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构造 影响地下径流 人工降雨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影响蒸发(植物蒸腾) 城市铺设透水砖、城市路面硬化等 影响下渗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典例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据图分析,城市建设后地表径 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C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信息提取 ①城市建设前后降水未发生变化;②城市建设后,蒸发减少,地表径流 增加,地下径流减少;③城市建设后,建筑物增加,植被减少。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解析 对比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可知,城市建设前后,地下径流由50% 下降到32%,地表径流由10%增加到43%,城市建设后地表植被减少,取而代之的 是城市建筑物,据此可以推断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植被 覆盖率下降造成的降水下渗量减少,B错、C对;地表径流受生活用水量和城市 热岛效应影响较小,A、D错。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水循环   下图为某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A.a→c→b→d B.b→c→a→d C.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