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0521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课件+练习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7260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课件
    (课件网)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1 |自然灾害 1.概念   自然灾害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 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的必备条件 (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我国的分类   我国在自然灾害成因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与减灾系统的 不同,将其分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 林业灾害七类。我们将其中联系紧密的灾种归纳,分为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 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包括农业和林业灾害)。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1.地震 (1)形成   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 震动,形成地震。 (2)诱发因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和人类活动(如 核爆炸、修建水库等)。其中,由地质构造变动引发的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 90%以上。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2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a.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b.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 c.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 d.等震线:把地面上在同一地震中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3)地震构造示意及与地震相关的几个概念 e.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f.震级:震源释放能量多少的级别,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源所释放的能量越 多,震级就越大。 (4)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5)特点: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6)危害: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 被破坏,甚至会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 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2.地质灾害 (1)滑坡 a.概念: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的现象。 b.发生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地势起伏较大。 c.多发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d.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 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物等。 (2)泥石流 a.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 b.多发地区:山高沟深、地势陡峻的山区。 c.危害:常常给当地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1.旱灾 (1)概念:指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 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 (2)特点:渐发性。 (3)多发地区: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 区发生旱灾频率较高,其中非洲旱灾最严重。 (4)危害:导致农业受灾;严重时影响工业生产 、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5)我国的旱灾 a.特点:旱灾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3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从分布范围来看,形成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从 干旱持续时间看,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较明显。 2.台风 (1)概念:台风是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 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 (2)天气特点:台风外围风狂雨暴,台风眼内风消云散。 (3)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