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0659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课件+练习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9629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节,地表,形态,人类,活动,课件
    (课件网)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 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以我国村落为例) 知识点 1 地区 规模 分布、形态 人口 北方平原地区 较大 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较多 南方丘陵地区和山区 较小 相对分散,多呈带状分布 较少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地势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①地势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 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②地形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网 络状,线路密度大;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公路多 呈“之”字形分布,线路密度小。 (3)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 ①依据: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表现 地形 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经济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生态 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减少 知识点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逐步增大。人类 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 有些甚至是有害的。 知识点 2 知识点1 地形是如何影响聚落分布的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温暖的平原区,主要表现为人类对地形条件的开发利用;在山 区和高原或者热带高原,主要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被动适应或者顺应。 定点 1 表现 原因 典例 平原是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 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 的第三级阶梯上 山区和高原,一般气候寒冷, 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 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西宁位于湟水谷地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 原上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 热,高原相对较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 热带地区的高原上 典例 西江千户苗寨是我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 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图1 为西江千户苗寨景观图,图2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图1 图2   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地形 D 信息提取 (1)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2)图中河 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显著;(3)图中显示海拔相关信息。 解析 结合文字材料可知,该聚落位于谷地中,且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故吊 脚楼的修建与地形有关;再依据图中河流两岸的海拔,可以判断出河流东侧坡度小,吊脚楼数 量多,西侧坡度大,吊脚楼数量少。故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知识点2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 (1)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小于公路(见下表),说明铁路对地形的要求更高。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定点 2 (2)山区修建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和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