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1043

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 课件+练习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021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地球,公转,意义,课件,练习
    (课件网) 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 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运行。 2.公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上图中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1恒星年。 (4)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特征 近日点 1月初 速度较快 远日点 7月初 速度较慢 3.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2)形成 (3)数值: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 (4)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移动轨迹 (2)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1回归年。 知识点 2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概念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变化规律 (1)纬度分布   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时间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的各纬度地区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的各纬度地区 春、秋分日 赤道 — 知识点 3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产生 (1)昼弧与夜弧:昼弧是纬线圈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夜弧是纬线圈位于夜半球的部分。 (2)昼、夜弧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①昼长夜短:昼弧长于夜弧(如上图中b纬线)。 ②昼短夜长:昼弧短于夜弧(如上图中a纬线)。 ③昼夜等长:昼弧等于夜弧(如上图中c纬线)。 2.变化规律 (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 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特殊时间 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 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 知识点 4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1.五带的形成 2.四季的形成 (1)形成原因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主要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2)天文四季(以北半球为例) 天文四季 含义 欧美的划分 我国的划分 春季 冬季与夏季之间的过 渡季节 春分—夏至 立春—立夏 夏季 一年中太阳高度最 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夏至—秋分 立夏—立秋 秋季 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 渡季节 秋分—冬至 立秋—立冬 冬季 一年中太阳高度最 小、白昼最短的季节 冬至—春分 立冬—立春 (3)气候四季   为了使季节的划分与气候的变化大致吻合,北温带的一些国家将四季划分如下: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月份 3、4、5三个月 6、7、8三个月 9、10、11三个月 12、1、2三个月 疑难 情境破 疑难 1 如何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情境探究   英国一位古文明研究作家在其书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 41 000年,交角改变在22°06'到24°26'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 问题1 为什么会有黄赤交角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提示 问题2 若黄赤交角变为24°26′,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24°26′N~24°26′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将变大。 提示 讲解分析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个说法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不变”   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