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1044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单元活动 课件+练习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5022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一,地球,运动,意义,活动
    (课件网)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的形成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不断总结一年中时 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2.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农业生产、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和祭祀等活动,是古代中国人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 3.二十四节气的确定 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 15天,对应一个节气。 知识点 2 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1.二十四节气与历法 每个节气在阳历里日期相对固定:上半年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前后只相差1~2天。 2.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划分 时期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朝 西汉 确定的节气与季 节划分 春、夏、秋、冬 四季 春分、夏至、秋 分、冬至 立春、立夏、立 秋、立冬 二十四节气 3.二十四节气与气象规律   二十四节气能够很好地揭示寒来暑往的气候变化规律,其中有些节气说明气温的冷暖状 况,有些节气说明降水的形态与多少。例如,小暑节气中的“暑”是指炎热,“小”是指炎热 的程度,其时间节点是7月6—8日,“三伏天”即将到来,说明炎热的天气已经开始,但还未到 达最热的时节。再如,大雪节气直接反映降水特征,其时间节点是12月6—8日,与小雪节气相 比,此时冷空气势力更加强盛,寒潮天气频发,容易带来大雪,甚至暴雪。 4.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1)“掌握季节,不违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之一。 (2)一些节气名称由农事活动而来。例如,“谷雨”是说降雨增多对谷类作物有利,即“雨生 百谷”的意思;“芒种”代表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 5.二十四节气与节庆民俗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节庆、民俗等密不可分,在养生、饮食、祭祀等方面有许多传统。 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饮食:“冬至饺子夏至面”。祭祀:清明祭 奠英烈。 情境探究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芒种于每年阳历6月5—7日交节,太阳黄经达75°。芒种代表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是一个典型的表现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为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注释。 疑难 情境破 疑难 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推断日期 二十四节气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问题1 说明芒种时我国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提示 芒种时我国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 问题2 材料中芒种时“夏争时”主要说明的是什么场景 并分析华北平原出现这种场景的原因。 “夏争时”说明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时收割忙碌的场景。原因:此时小麦成熟,不及时收割易造成损失;降雨较多,可能造成小麦无法收获。 提示 讲解分析 1.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推断 一年约365天,24个节气,故每个节气约15天,根据已熟悉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 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日期,可以推断其他节气的日期,如芒种 是夏至(6月22日前后)前一个节气,故日期约为6月7日;清明是春分(3月21日前后)后第一个节气, 故日期约为4月5日;大寒是冬至(12月22日前后)后第二个节气,故时间相差约一个月,日期约为 1月21日。 2.二十四节气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1)结合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华北平原夏至日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冬至日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2)相同点: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节气,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日 落方位相同,如小暑与芒种、立夏与立秋、小雪与大寒、寒露与惊蛰等。 (3)不同点: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节气,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反(即两个节气昼夜长度相反), 直射点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