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1176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件+练习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15025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气压带,风带,气候,课件,练习
    (课件网)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⑥西风带、⑦极地东风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移动原因: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知识点 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1)全年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呈现出热带雨林 景观。 (2)全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呈现出热带荒 漠景观。 (3)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的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多呈现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4)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酷寒干燥的冰原或者苔原气候,多呈现出寒带冰原或 者苔原景观。 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1)信风控制的地区,多荒漠景观;但是,如果信风经过广阔的海洋和暖流,就会带来温暖湿润的 气流,形成湿润的气候。若信风遇到高大山地阻挡,会因地形抬升而形成较丰沛的降水。 (2)西风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温暖湿润,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极地东风控制的地区,主要形成寒带苔原气候与景观。 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1)南北纬10°~25°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交替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干湿分明的热带草原 气候与稀树草原景观。 (2)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交替影响,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 候与常绿硬叶林自然景观。 1.季风 (1)概念:大范围地区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盛行风。 (2)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季风气候 (1)冬季风来自高纬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温暖湿润。受冬、夏季风 交替影响的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2)自南向北因热量差异依次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知识点 3 季风与季风气候 疑难 情境破 疑难 1 如何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情境探究   麦哲伦带领的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 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 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问题1 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即麦哲伦海峡时,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船队逆风航行。 提示 问题2 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提示 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 问题3 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航行十分艰难 提示 当船队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 热,航行十分艰难。 讲解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 带和风带。掌握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 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