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1319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平均数 人教版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8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数,人教
  • cover
8、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口算比赛吗? 2、出示比赛规则:(1)本次比赛共8道题,限时30秒,算对一题可得20分。(2)以4人一组为单位,哪个小组的总分最高,哪个小组可以获得优胜小组。 3、出示比赛题: (1)43 -(23+17) (2)450-0÷450(3)50+100 ÷2 (4)25 × 4÷25 ×4 (5) (50+90÷2) × 3 (6)82+21-82+21 (7)90+10×5 (8)630÷9+8 师:刚才我们小组之间进行了比赛,并选出了优胜小组,如果把我们班分为男女两队来比,又会是哪队赢呢?应该怎么比呢?预设:生:男队会赢,因为男队人数多,女队人数少 师:这样公平吗?你能想出一个既公平又公正的方法吗?预设:生:使男女生人数相等再比较。师:男女生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如何来比较呢?(学生思考)预设:生:用男生总分除以男生人数得到男生的平均分,再用女生的总分除以女生人数得到女生的平均分,再进行比较。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均数。引出课题并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1例,初步理平均数的意义解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出示例1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主题图,要解决“你们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叙述要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预设学生会想到“移多补少”和“数据的总和÷份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1)“移多补少”的方法。结合学生口述,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教师:这种方法对吗?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你们是怎样想到这个方法的? 教师:同学们想到了用多的补给少的这个方法,使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可以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 (2)算式法: 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结合学生口述,用多煤体课件演示“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14+12+11+15)÷4=13(个) 教师:谁看懂这个方法了?能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像这样先把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数合起来,再除以4,也能算出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教师: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得出了每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谁再来说一说,这个13表示什么意思?(13就是14、12、11和15这4个数的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出示例2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要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你想怎么比较呢?引导学生体会,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思考: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应如何比较呢?学生:比较两组队员踢毽个数的平均数。男女队分组计算后比较女队:(18+20+19+19)÷4=19(个)男队:(19+15+15+16+20)÷4=17(个)19>17 (2)以男队的平均踢毽个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出示男队踢毽个数和男队踢毽的平均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的个数是17个,17代表每个人实际踢了17个吗?你是怎么理解17这个数的?它与19、15、16、20这几个数比较,处在什么位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平均数并不是男生队每人实际的踢毽个数,它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可能有的比这个数量多,有的比这个数量少,它处在一个中间水平。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