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概括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口算 : 80÷4= 500÷5= 240÷8= 120÷4= 30÷5= 46÷2= 27÷3= 43÷7=(你能把最后两道题用竖式计算吗?) (设计意图:梳理、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15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几月吗?(3月)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呢?(植树节)为了保护环境,人们每年都要在春天植树造林,看星光小学的同学正在校园里植树,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预设: 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板书:42÷2=(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52÷2=(如果学生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课即刻口答)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学习例1。 (1)口算:42÷2用口算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的口答师板书口算过程。能借助小棒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请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如果觉得自己有些困难可以与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3)哪个同学愿意到前 面把分小棒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方法二: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4) 议一议:对于上面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设计意图:先让 学生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小棒让学生 明确算理,理解42÷2=21的计算思考步骤,为探索竖式计算方法作准备。) 2.组内交流,探究竖式。 (1)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结果。想一想用除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 (2)学生自主尝试让学生独立计算,之后反馈交流。结合小棒图引导学生分析42÷2的计算过程。42÷2应从高位除起。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 位上的2落下来 继续 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 落下来的2下面。2减2得0,在 余数的位 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3)进一步沟通算理和算法 动态演示分小棒的过程和笔算过程,并且呈现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含义。 (设计意图: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接触过简单的除法竖式,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借助操作小棒,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借助课件动态演示分小棒的过程和笔算过程,并且呈现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含义,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自然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