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点1 内力作用 1.主要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 2.分类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类别 作用形式举例 对地貌的影响 快速 火山喷发和地震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缓慢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显著改 变地表形态 3.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 ①概念: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②影响: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 ③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2)岩浆活动 ①概念: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 ②影响: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 ①概念: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②影响: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知识点2 外力作用 1.主要能量: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2.作用过程: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 堆积起来。 3.表现方式: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方式。 方式 具体过程 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 侵蚀作用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搬运作用 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堆积作用 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知识拓展 风化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风化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冻融作用、温差、植物生长、掘土类动 物活动等引起的岩石破碎属于物理风化,而生物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则属于化学风 化。 4.不同地区外力作用的差异 在不同的地区,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 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1)降水充沛的热带、温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流水地貌发育。 (2)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劲,风沙地貌广布。 5.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知识点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分类:按照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举例 (1)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 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常见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 沉积岩。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 成变质岩。常见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物质:A岩浆、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变质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环节: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熔化,d冷却、凝固。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1 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 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运动方向 水平挤压 水平张裂 地壳抬升、地壳下沉 对地表的影响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形成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 海陆变迁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形态 示意图 举例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 卑斯山脉等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大西洋、红海的扩张 渭河平原、华山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