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1624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练习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0072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节,相互作用,课件,练习
    (课件网)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知识点1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相互作用概念: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物 质)热(能量)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2.海—气间的水分交换 (1)过程 知识点 1 大气中约87.5%的水汽由海洋提供,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必备知识 清单破    (2)影响因素:海洋的蒸发量与其表层水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 大,海—气间水分交换越频繁。如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 大,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3.海—气间的热量交换 (1)过程 注:①潜热是指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 ②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 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2)影响因素 ①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与其表层水温密切相关。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如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是驱动地球大气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地。 ②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 量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如南北赤道暖流是信风吹拂所形成的。 4.全球水热平衡 (1)基础: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是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的基础。 (2)原理 (3)水分平衡   全球的水分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从长期来看,全球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 平均蒸发量,维持着全球水分的动态平衡。 (4)热量平衡 ①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 ②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主要由大气环流 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知识点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 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正常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 气流上升。 知识点 2 正常情况下洋流对周围气候的影响 2.厄尔尼诺现象 (1)表现: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2)影响 厄尔尼诺对周围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赤道附近的 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 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 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3. 拉尼娜现象   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 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1.沃克环流(为大气环流) 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区别   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引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定点 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区别   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引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正常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产生原因 东南信风吹拂 东南信风减弱 东南信风增强 赤道太平洋海 域表层水温 中东部较低 中东部偏高 中东部偏低 大气运动 东侧下沉、西侧上升 东侧上升、西侧下沉 东侧下沉增强、 西侧上升增强 对沃克环流的影响 正常 逆转 增强 正常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沿岸气候影响 东侧少雨,西侧湿润 东涝西旱 东旱西涝 南赤道暖流 正常 减弱 增强 赤道逆流 正常 增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