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1893

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课件+练习+单元强化练习

日期:2025-10-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10633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区,练习,三节,产业结构,转型,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新塘20世纪80年代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改革开放30年后,这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基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  ) A.城镇化以发展中小城镇为主导 B.农业由“杂基鱼塘”向“桑基鱼塘”转变 C.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 D.城镇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 2.20世纪80年代后,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新塘得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 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③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海运便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珠三角地区小镇经济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造就了不同的专业产品或产业:中山市古镇的灯饰,小榄的五金制品,黄圃的腊味,沙溪的服装;佛山市西樵的纺织,南庄和石湾的陶瓷,盐步的内衣,平洲和里水的制鞋,乐从的家具;东莞市虎门的服饰,石龙、石碣和清溪三镇的电子产品,厚街的鞋业;等。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材料中列举的工业,应属于(  ) A.重工业 B.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C.能源密集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4.上述材料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征是 (  ) A.“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 B.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C.核心城市带动下的城乡一体化经济 D.沿河、沿海分布的蓝色经济 题组二 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从小渔村变身大都市,深圳一直被称为“打工者建立的候鸟城市”。深圳诞生了华为等世界500强的企业,同时也云集了众多产值过亿的玩具、电子、鞋业等制造企业。但近几年,深圳部分制造业工厂倒闭,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2009年,深圳总人口大约为900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只有250万人,伴随着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变化以及推出新的人口政策,2015年本地户籍人口已经接近400万人,许多“候鸟”开始变为“家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深圳加速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调整    B.市场需求变化 C.生产成本上升    D.技术创新所需 6.深圳让许多“候鸟”变为“家燕”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加快产业升级 C.缓解人口老龄化    D.降低生产成本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珠三角东部地区电子工业的生产、销售、出口效益等各项指标已占全省的80%以上,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城市群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起来。目前,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以深圳、惠州、东莞三城市为核心的新工业地域及其周围地区。信息产业城市群东起深圳,以广深高速公路、广深铁路和惠深高速公路为快速轴线系统,沿着东莞和惠州向广州和佛山方向梯次延伸,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IT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效应和整合配套效应。下图为珠三角附近区域城市分布图。 (1)分析珠三角东部城市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条件。(4分) (2)电子信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有人认为珠三角地区科技力量薄弱,不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而应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请阐述理由。(5分) 题组三 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9.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有(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外转移 ②农、林、牧、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