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及其影响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质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为( ) A.矿产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产业结构不合理 D.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4.水土流失会对内河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使( )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题组二 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5.“筑起一道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最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6.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扩展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7.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 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 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系统的水平沟(是指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或槽,沟或槽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土挡以间断水流)、梯田、谷坊、鱼鳞坑、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在生态措施的配合下,可以有效地完成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治理,达到平整土地,改善沟壑纵横区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与梯田所在区域相比,鱼鳞坑所在区域( ) A.坡面径流流速快 B.地势起伏小 C.水肥条件优 D.生物数量多 9.不同工程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 ) ①梯田水平方向拓宽土地面积 ②淤地坝减缓沟地水平坡度 ③水平沟利于减缓坡面垂直坡度 ④鱼鳞坑滞流作用明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罕台川流域位于黄河上游内蒙古段,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罕台川上游流经砒砂岩裸露区,岩石结构松散,易风化,遇水后易崩解,中游穿越库布齐沙漠,下游为平原区,形成地上悬河。 近年来,随着淤地坝的建设,罕台川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下图为罕台川流域位置图。 (1)简述罕台川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8分) (2)简析罕台川流域下游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6分) (3)简述淤地坝建设在罕台川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得的综合效益。(6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水土流失的原因 中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组合复杂。下图为某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滇 B.鄂 C.秦 D.新 2.关于Ⅰ、Ⅱ、Ⅲ三个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植被覆盖率降低 ②成土过程较慢 ③基岩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