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南水北调的地理背景 读我国耕地、水资源、人口地区分布对比图,回答下面三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实施的重大工程是( )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黄河小浪底工程 3.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或条件有( ) ①北方地区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⑤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题组二 南水北调的线路分析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2年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八周年。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其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等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从资源的利用角度考虑,华北地区需要调入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优势有( ) ①调水量较大 ②可自流输水 ③工程量较小 ④调水水质较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该工程的实施,使华北地区( ) A.生活用水急剧增加 B.地面沉降趋势减弱 C.争水矛盾加剧 D.土地盐碱化得到缓解 题组三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西北、华北的调水工程,东线调水线路主要为京杭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通航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给长江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性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华北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为减小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了湖北“引江济汉”补水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是提长江水向兴隆下游河道补水,修封闭的“高架”水渠,即绕长湖北缘并与长湖所有支流全部立交修建总干渠。而部分水利专家则建议由长江通过入湖渠提水至长湖,再通过现有河道提水至兴隆水库上游。 材料二 汉江流域示意图和“引江济汉”工程示意图。 (1)推测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3分) (2)分析丹江口水库调水后给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3分) (3)对比专家建议方案,分析“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的优点或缺点。(4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调水工程及其影响 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全面贯通。自此,一江清水将突破万重山峦到达渭河平原,润泽古都、惠及三秦。该工程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以避开生态敏感区。下图为该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水分蒸发 B.保护生态环境 C.实现自流供水 D.增加供水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