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3231

5.3 测量电阻 分层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3189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测量,电阻,分层,练习,解析,2025-2026
  • cover
3 测量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 1.小杨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且导线不能交叉) (2)实验开始前,开关应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    阻值处。 (3)小杨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R短路”或“R断路”)。 (4)排除故障后的某次实验中,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Ω。 (5)小杨同学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进行了多次定值电阻R的测量,目的是    。 A.减小误差 B.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 测量灯泡的电阻 2.在“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电阻”实验中,提供的器材:电压为3 V的恒定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2.5 V 0.3 A”、电压表、电流表、导线若干,如图是连接的部分电路。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暗)。 (2)连接完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是      Ω(保留一位小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3.0 V,算出此时灯泡的电阻值约为10.7 Ω,可以得到小灯泡电阻和温度的关系是   。 (4)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0 V,算出电阻值约7.2 Ω,求出上面三次平均值就是小灯泡的电阻,请你对此做法是否正确进行评价,简要说明理由:                               。 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相关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为了使定值电阻的阻值测得更准确些,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要尽量大一些 B.在无法估计被测电压、电流的大小时,可用试触法选取合适的测量范围 C.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滑片应移到使电路中电流最大的位置 D.在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时,为了减小误差,取不同状态下测得的电阻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灯丝电阻的阻值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工作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到A端 B.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一定是小灯泡灯丝断了 C.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D.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时,需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 V,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他们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小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C.若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电阻的影响,则所测量的电阻值偏小 D.若灯L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较大,可能是灯L短路 4.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丹丹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图像,如图甲、乙所示。对于图像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是定值电阻的U-I图像,图乙是小灯泡的U-I图像 B.由图像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由图乙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5.在测量正常发光时电压为3.8 V的小灯泡的电阻时,有下列器材:电源(电压为6 V),被测小灯泡(阻值约为12 Ω),电流表(0~0.6 A和0~3 A两个测量范围),电压表(0~3 V和0~15 V两个测量范围),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是R1“1 A 20 Ω”和R2“2 A 5 Ω”)。由于电压表15 V的测量范围很难准确读出3.8 V,为了提高实验精确度,可以将电压表并联在    两端,并选用    测量范围,电流表应选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