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3716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力 重力 课件(共53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805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科,PPT,53张,课件,重力,相互作用
  • cover
(课件网) 1.力 重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会分析重心的位置。 素养目标 知识点一 力 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甲,运动员站在跳板上,跳板会发生弯曲,跳板对运动员有作用力吗? 提示:有 (2)如图乙,在水平冰面上将冰壶推出后,为什么 运动员可以通过刷冰来控制冰壶的运动呢? 提示:减少摩擦力的作用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62—P63完成下列填空) 1.力 (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一种_____。 (2)作用效果 ①使物体的_____发生变化,即物体的_____(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 ②使物体产生_____。 相互作用 运动状态 速度 形变 (3)标矢性:力是_____,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用_____ _____等工具测量。 (4)三要素:_____、方向、_____。 (5)表示方法 ①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_____、_____和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出力的_____和_____。 矢量 弹簧 测力计 大小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方向 2.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 (2)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3)按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为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 课堂探究 师生互动 甲、乙两图描述的是某小朋友拉车的情景。 任务1.哪幅图对力的表示更准确? 提示:题图甲。 任务2.两幅图表示力的方法有何不同? 提示:题图甲是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用线段的长度描述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所在位置表示力的作用点;题图乙是力的示意图,它只描述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能描述力的大小。 角度1 对力的理解    拳击比赛中,当选手甲用拳头击中选手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手甲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选手甲先对选手乙施加力的作用,后受到选手乙对他的作用力 C.双方既是受力者,也是施力者 D.选手乙只能是受力者 例1 √ 力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判断谁为施力物体,谁为受力物体时,是由研究对象决定的,即研究对象为受力物体,另一个就是施力物体,在没有确定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双方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A、D错误,C正确;选手甲对选手乙的力与选手乙对选手甲的力是同时出现的,B错误。 角度2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为20 N。 (1)怎样画出A对B的压力的图示? 答案:见解析 例2 ①选取标度。选取5 mm长的线段表示5 N的力,如图甲 所示。 ②从力的作用点O沿竖直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为 标度的4倍,即取20 mm长,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 ③在线段末端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图甲所示。 (2)怎样画出A对B的压力的示意图? 答案:见解析 从力的作用点O沿力的方向画一条适当长度的带箭头的线段,如图乙所示,主要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不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 1.力的三个性质 (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一个力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作图步骤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选标度 画同一物体受力的图示时要选同一标度(用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