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3719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4 第2课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课件(共53张PPT)

日期:2025-09-1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13818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科,互成,PPT,53张,课件,规律
  • cover
(课件网) 4.力的合成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2课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1.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学习用等效思想探究矢量合成的方法。 素养目标 探究过程 梳理要点 一、实验原理 1.让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与F2作用于某一物体,并产生明显的作用效果。 2.用一个力F来代替F1和F2,产生同样的作用效果。 3.测出F1、F2和F,比较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找出规律。 二、实验器材 木板、轻质小圆环、橡皮筋、细绳、弹簧测力计、图钉、白纸、铅笔、刻度尺、三角板。 三、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薄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K点处,橡皮筋的自然长度为KE。用一根细绳把橡皮筋的E端与轻质小圆环连接起来,如图(a)所示。 2.从小圆环上再引出两根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这两根细绳,互成角度地用力F1和F2拉小圆环,使橡皮筋伸长。保持小圆环静止,将它此时所处的位置记为O点,如图(b)所示。用铅笔记下两个拉力F1和F2的方向,并记录它们的大小。 3.撤去F1和F2,改为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连接小圆环的细绳,用力F拉橡皮筋,使小圆环同样静止于O点处,如图(c)所示。用铅笔记下拉力F的方向,并记录它的大小。 4.取下白纸,在纸上用同一个标度分别作出力F1、F2及F的图示,如图(d)所示。 四、数据分析及实验结论 1.数据分析 (1)比较F1、F2、F的大小和方向,能否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试将F1、F2、F的箭头端用虚线连起来,找出满足的规律并进行论证。 (2)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上述实验两次。 2.实验结论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是F1与F2的合力,F1、F2和F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五、误差分析 1.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纸面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引起系统误差。 2.两次测量拉力时,小圆环的静止点不可能做到完全拉到同一点而造成偶然误差。 3.两个分力的夹角太小或太大,F1、F2数值太小,作出力的图示求合力时,都可能造成偶然误差。 六、注意事项 1.小圆环的静止点 (1)定位小圆环的静止点时要准确; (2)同一次实验中小圆环的静止点位置必须保持不变。 2.拉力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时要使拉力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 (2)应使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和细绳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3)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不要太大或太小。 3.作图 (1)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标度要相同; (2)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平行四边行定则作出F1、F2及F。 返回 合作交流 应用拓展 一 教材原型实验 如图所示,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 b.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弹簧测力计把小圆环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力F′的图示 例1 c.改变两个分力的大小和夹角,再做两次实验 d.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及小圆环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力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比较力F′与F,可以看出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相等的 f.把小圆环系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小圆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小圆环,橡皮筋伸长,使小圆环到达某一位置O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 afdbec 先组装器材,即a;然后进行实验,即f、d、b; 最后数据处理,即e;重复实验,即c,故实验步骤为afdbec。 (2)下列哪些措施能减小实验误差_____。 A.两条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筋都应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