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3731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素养提升课二共点力平衡中的三类典型问题 课件(共66张PPT)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20239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科,PPT,66张,课件,问题,典型
  • cover
(课件网) 素养提升课二 共点力平衡中的三类典型问题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学会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多物体平衡问题。 2.掌握解析法、图解法和相似三角形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3.学会处理共点力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素养目标 提升点一 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多物体 平衡问题 1.问题界定:一个平衡系统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即为多物体的平衡问题。 2.处理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1)如果不涉及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要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 (2)如果涉及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必须采用隔离法,对有关物体单独分析。 (3)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如图所示,A球重G1=60 N,斜面体B重G2=100 N,斜面倾角为30°,一切摩擦均不计。则水平力F为多大时,才能使A、B均处于静止状态?求此时竖直墙壁和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大小。 答案:20 N 20 N 160 N 例1 法一:隔离法 分别对球A、斜面体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乙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 对A有F2sin 30°=F1,F2 cos 30°=G1 对B有F=F2′sin 30°,F3=F2′ cos 30°+G2 其中F2和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即F2、F2′大小相等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F=F1=20 N,F3=160 N 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竖直墙壁和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分别为20 N、160 N。 法二:整体法 将A、B视为一个整体,该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为零。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F1,F3=G1+G2=160 N 再隔离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 F=F2′sin 30°,F3=F2′cos 30°+G2 联立解得F2′=40 N,F1=F=20 N 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竖直墙壁和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分别为20 N、160 N。 针对练1.(多选)(2024·四川眉山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θ=30°,轻绳与斜面平行且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则 A.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B.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mg C.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为(M+m)g D.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mg √ √ 针对练2.(2024·湖北荆门高一期末)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C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C水平,则弹簧A、C的伸长量之比为 A. ∶4 B.4∶ C.1∶2 D.2∶1 √ 将两小球及弹簧B视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有FC=FAsin 30°, 由胡克定律有FC=kxC,FA=kxA,联立解得xA∶xC=2∶1,故D正确。 返回 提升点二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1.动态平衡问题的特点 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其他物理量发生缓慢变化,而变化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状态都可以看成是平衡状态。 2.处理动态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 解析法 适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或正交分解类问题。列出三角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表达式分析力的变化情况的方法 图解法 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画出不同状态下的力的矢量图,然后根据有向线段的长度变化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题型特点是:①合力大小和方向不变;②一个分力的方向不变 相似三角形法 适用于求解的是一般形状三角形问题。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由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求解问题 角度1 解析法 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