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第5课 宣传非遗项目 (教科版)七年级 上 1 核心素养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核心素养目标 。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在分享电子作品时根据学习和交流需要,能够甄别、遴选、管理所需信息,完成有价值的资源整理。 合理选用PPT/剪映等工具,将非遗素材转化为演示文稿或微视频,实现创造性表达。 能够整合素材,通过制作演示文稿或微视频来宣传非遗,系统化处理数字资源,提升效率。 能判断非遗素材的价值与风险,选择加密网盘等安全分享方式,避免敏感信息外泄。 02 新知导入 搜索引擎能帮助人们从互联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资源。 本节课,我们将对前面收集到的“我眼中的非遗”项目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素材进行整合,制作用于非遗宣传展示的多媒体作品。作品可以是演示文稿,展示非遗的历史文化、传承与艺术价值等;也可以是微视频或其他形式,介绍非遗的传承人、传承技艺等,提高非遗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本课要点 02 新知导入 老手艺怎么吸引年轻人? 用科技讲新故事!手机拍皮影戏表演,用剪映加国潮背景乐,生成3分钟卡点视频———让传统文化在算法时代‘活’起来! 02 新知导入 发抖音会泄露隐私吗? 绝对会!非遗资料含传承人隐私,必须用网盘加密链接分享(带密码+有效期),朋友圈发作品限‘仅小组可见’———安全是数字守护者的第一责任! 02 新知导入 同学们,当爷爷奶奶讲述老手艺的故事时,你是否想过用科技让这些濒临消失的文化‘活’起来?今天我们将化身非遗守护者,用数字工具重组散落的文明碎片———通过精准搜索、智能整理和创意呈现,把口述的历史变成永不褪色的电子档案。你们手中的鼠标和手机,即将成为拯救千年技艺的‘时光机’! 唤醒指尖上的中国记忆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探索 素材都准备好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进行非遗的宣传和展示呢? 我以前做过数字演示文稿,也可以尝试录制“我眼中的非遗”微视频。 制作电子作品前,需要先把小组成员搜索到的素材汇集到一起。让我们先从小组分享信息和资源开始吧! 小艾和小华收集了一些非遗的图片和视频,想分享给小组的其他成员们他们共同讨论了几种可行方案。请从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等方面分析这些方案的优势和不足。 03 新知讲解 议一议 分享方案 特点 通过 U 盘或移动硬盘复制文件 需要面对面传递实物,速度快但容易丢失或损坏,人多时很麻烦。 通过局域网的共享文件夹共享文件 大家必须在同一个地方连同一个网络(比如学校机房),文件放一处都能拿,但离开这个地方就用不了。 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 操作简单能让很多人看到,但非常不安全,非遗资料可能被陌生人下载或乱用! 发送到小组成员微信群 用微信直接发群里最方便,大家都能立刻看到,但大视频可能发不了,文件久了会失效,不小心可能被群外人看到。 通过 E-mail,群发给小组成员 发邮件比较正式有记录,但操作麻烦(要输邮箱),大视频发不了,还可能被当成垃圾邮件。 通过网盘分享,并创建加密分享链接 最推荐! 可以存超大文件(如视频),设置密码和有效期更安全,有网就能下载,适合分享给所有人(包括外地同学)。 做一做 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关于非遗项目的文字、图片、视频文件等进行整合,使用非遗项目名称、文件类型或日期等信息命名文件夹,形成数字资源包,为电子作品做好素材准备。 03 新知讲解 核心目标:把收集的文字、图片、视频整理成有序文件夹,方便做电子作品! 三步整理法: 建一个大文件夹 名字:非遗项目名 + “素材包”, 例子:剪纸艺术_素材包 里面分三个小文件夹 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