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6435

12.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10-0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1450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思维,12.1,政治,必修,选择性,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知道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功能。 (二)标准解读 1.学生需明晰发散思维的多种推测方法,像检核表法从他用、借用、改变等九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信息交合法通过组合不同信息来产生新思路,头脑风暴法借助群体思维实现思维发散。 2.能准确概括出发散思维具有思维过程流畅性、思路变通性、结果独创性的特点,即思考时能快速产生众多想法,思路灵活多变,且得出独特新颖的结果。 3.理解聚合思维是把众多信息引向条理化逻辑思路以得出解决方案,而发散思维可发现新问题并提供多样新设想。知晓二者在创新思维中发挥关键功能,解决复杂问题常需二者协同运用。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逻辑与思维》第十二课第一框,处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一单元。它在教材体系里意义重大,前承创新思维相关知识,后启逆向思维等内容。教材借理论阐述与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提升思维素养筑牢基础,助力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复杂问题。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在日常学习生活里已积累一定创新思维经验,接触过时政热点里的创新成果,对思维的多样性有初步体会。不过,学生对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科学内涵、具体方法及二者关系缺乏系统认知,在运用这两种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时,常难以把握关键,无法有效切换与协同运用。但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为学习本框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科学精神 1.深刻领会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含义、特点及方法,明白二者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性,能依据不同情境准确判断和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 2.通过对时政热点案例和生活实例的剖析,掌握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聚合思维整合信息的技巧,培养理性分析、科学探究的精神,提升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 (二)创新意识 1.借助学习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打破思维定式,敢于从全新视角思考问题,勇于提出独特见解,增强创新思维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两种思维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在面对问题时,积极运用发散思维广开思路,运用聚合思维优化方案,培育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三)实践应用 1.促使学生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分析时政热点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时,能熟练运用这两种思维探寻最优解。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时政动态的习惯,领悟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在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创新中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发散思维的含义、特点及具体技法,如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的内涵与应用。 2.聚合思维的含义、特点及主要方法,以及如何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实现思维聚合。 3.理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二者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需相互配合、协同运用。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技巧,避免在实际运用中出现思维偏差,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思维方法。 2.领会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在思维过程中实现从发散到聚合、再从聚合到发散的有效循环,以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引入 2025 年最新时政热点素材,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如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