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7291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26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68402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PPT,26张
  • cover
(课件网)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苏联”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灾难。 ———普京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苏联模式 经济: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指令性计划经济;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思想:实行个人崇拜。 成就: 仅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二战期间,为击溃纳粹德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战后,苏联相继爆炸了原子弹、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苏联模式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重工业畸形发展,轻工业、农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 斯大林:形成苏联模式 VS 问题: 到50年代,问题暴露了出来。虽然工业发展很快,从1913年到 1950年增加了12倍,但是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某些方面还有所降低。……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产量仅为432公斤,低于1913年的540公斤……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发展又该何去何从?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苏联的发展 材料一 1956年,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来自苏联的1355名代表和东欧各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参加了会议。闭幕的当天深夜,代表们突然被召集到克里姆林宫,等待他们的是赫鲁晓夫和他带来的一场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4个半小时的报告中,赫鲁晓夫谴责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犯下的罪行,抨击了农业政策的错误和军事指挥上的无能。不久后,苏联党中央就把秘密报告的材料印发给了全国700万党员和1800万共青团员,全面掀起了批判斯大林的运动。 ———张树华著《俄罗斯之路三十年》 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196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目睹了美国辽阔大平原一望无际的玉米丰收的景象,回国后大规模种植,面积几乎超过美国,赫鲁晓夫外号“古古鲁沙”,俄文“玉米棒子” 农、轻工业严重落后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加加林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1953—1958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改革的内容 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经济上: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2.苏联的改革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改革后的苏联经济管理体制也保留了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配置资源的基本方法依旧是计划经济和计划方法,中央集权仍然是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选自《苏联兴亡史论》 赫鲁晓夫改革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2.苏联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我们的改革,要把整个重工业看作是国家军事实力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力量和防御力量的加强将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开积极的‘攻势’。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在短期内建立一个经济上具有蓬勃活力、政治上稳定和牢不可破的内部团结的“发达社会主义国家”。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2.苏联的改革 内容: 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评价: 1.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补,效果有限 2.博涅日列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