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51737

第4章 第2、3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人类对太空的不懈探索(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63545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必修,2019,科版,物理,高中
    第2、3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人类对太空的不懈探索 (赋能课—精细培优科学思维) 课标要求 层级达标 1.认识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2.会计算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3.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学考层级 1.了解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2.形成初步的第一、二、三宇宙速度的概念,能对简单的宇宙航行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3.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应用天体运动模型。 选考层级 1.能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做出解释。2.会计算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用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宇宙航行问题。 一、天体质量的计算 1.地球质量的计算:如果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可以认为在地面附近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可以求得地球的质量:M=_____。 2.一般天体质量的计算:分析围绕该天体运动的行星(或卫星),测出行星(或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求中心天体的质量。由G=mr,得M=_____。 [情境思考] 如图是我们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地球这么大,我们如何“称量”地球的质量呢?卡文迪许在实验室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值,他称自己是“可以称量地球质量的人”。他“称量”的依据是什么? 二、人造卫星上天 1.卫星原理: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_____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_____提供,即_____=m,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_____。 2.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使卫星能环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v1=_____,又称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其大小为v2=_____,又称脱离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 使物体脱离太阳引力的束缚而飞出太阳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其大小为v3=_____,也称逃逸速度。 [微点拨] 1.宇宙速度指的是发射速度,环绕速度一定不大于其发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的其他三种叫法: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近地环绕速度。   [质疑辨析] 牛顿设想,如图所示,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请对以下结论作出判断。 (1)若物体的初速度v=7.9 km/s时,物体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 (2)若物体的初速度v>11.2 km/s,物体将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  ) (3)若物体的初速度v>16.7 km/s,物体将挣脱太阳的束缚。(  ) (4)若物体的初速度满足7.9 km/s<v<11.2 km/s,物体将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  ) (5)发射同步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为7.9 km/s。(  ) 三、预测未知天体 1.海王星的发现 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_____和法国天文爱好者_____,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天王星外未知行星的轨道。1846年9月23日,德国的_____在勒维耶预测的区域发现了这颗神秘的行星———海王星。 2.预言哈雷彗星回归 英国物理学家_____,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彗星轨道,准确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 3.意义:_____的发现和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地位。 四、人类对太空的不懈探索 1.古希腊人的探索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说。 2.牛顿的大综合: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_____,将地上的力学与天上的力学统一起来,是物理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形成了以_____为基础的力学体系。 3.对太空的探索成果: 1957年10月,_____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十一号”登上_____。 2003年10月,_____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我国“神舟九号”飞船首次完成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任务。 [情境思考] 发射人造卫星(或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