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55327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精品教案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35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语文,八年级,1课,藤野先生,精品
  • cover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 ,找出文中主要事例。(教学重点)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教学难点)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教学难点)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3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2、理清作者思路和文章线索。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引出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社戏》、《故乡》→ 选自小说集《呐喊》。 《风筝》→选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引出学习内容《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 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文章写于1926年1 0月12日,回忆了作者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生活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残酷的现实却使作者一改初衷,弃医从文了。在本课的学习中, 我们既会感受到作者对恩师的真挚怀念,也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真正原因。 背景简介: 鲁迅留学日本经历:1902 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二、检查预习并学习新课。 (一)读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 驿站(yì) 教诲(huì) 系住(jì) 芦荟(huì) 瞥见(piē) 畸形(jī) 匿名(nì) 诘责(jié) 绯红(fēi) 不逊(xùn) 杳无消息(yǎo) 深恶痛疾(wù) 油光可鉴(jiàn) (二)解释下列词语。 宛如 绯红 油光可鉴 驿站 掌故 不逊 诘责 杳无消息 瞥见 (三)思考题: 1、文章写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发生在哪里? 2、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1~3):见藤野前,在东京。 第二部分(4~35):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 第三部分(36~38):对藤野的怀念。 ◎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过渡: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 拾”是什么意思?),作者回忆的是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歌颂的是藤野先生,可开头部分那么多篇幅却没有写藤野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 ①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这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②写途径日暮里和水户则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③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④写“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⑤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为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关系。 ◎课堂小结:为了救国救民,作者怀着 很美满的梦,东渡日本,“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治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可以去做军医,一面又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可是,来到日本后,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让他失望了。失望中,他苦苦寻找,又一次选择到仙台学习医学。在仙台,鲁迅认识了这位给他留下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