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比和比例 学习内容 今日目标 1. 求比与比的基本性质 2. 比例的基本性质与正反比例的判别 3. 比和比例的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一 求比与比的基本性质 知识回顾 1.比值= 2.比的基本性质: 前项÷后项(统一单位,比值没有单位)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例题讲解 例一 1.(1)【越秀区下学期改编题】1.4 吨:210 千克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2)【白云区下学期改编题】六(1)班期中测试,数学不及格人数与及格人数的比为1:19,六(1)班期中测试数学的及格率是( )%,不及格人数占了全班总人数的。 统一单位 1400kg÷210kg= 20:3 19÷(1+19)×100% 1÷(1+19) 95 对应练习 对应练习 (1)甲与乙的比是 3:5,则甲是乙的,乙是甲乙两数和的,乙比甲多。 (2)男生人数的与女生人数的同样多,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男×=女×=1 男:女==6:5 6:5 例题讲解 例一 2.【海珠下学期改编题】若 2:11 的前项加上 4,要使比值的大小不变,后项应加上( )。 乘( ) 变为( ) 2 : 11 +4 6 : ×3 ×3 33 22 3 33 P24 对应练习 若 11:3 的后项加上了 6,要使比值大小不变,前项应乘( )。 3 做一项工程,甲队要用7小时,乙队要用9小时,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 )。 例题讲解 例一 3.【越秀区下学期改编题】行驶一段路程,甲车要用 5 小时,乙车要用 8 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 把路程看作“1” 甲速:1÷5= 乙速:1÷8= 甲速:乙速==8:5 8:5 P25 对应练习 9:7 ①路程相同,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 ②时间相同,速度比=路程比。 学习内容 二 比例的基本性质与正反比例的判别 知识回顾 1.比例的几种形式: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①A:B=C:D ②= ③A:B= ABCD都不为0 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 (比值一定) xy=k(乘积一定) 例题讲解 例二 1.(1)【越秀区 下学期改编题】已知一个比例中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 (2)【海珠区 下学期改编题】如果 7A=9B(A、B 均不为零),那么 A:B=( ):( )。 9 7 对应练习 (1) 从 18 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值最大的比例是( )。 2. 如果b=a( a ,b≠0),那么写成比例是 a :b=( ):( )。 18:2=9:1 3 5 2.(1)【天河区下学期改编题】 a 与 b 成正比例的式子是( )。 A. b= a +1 B. a =4b+5 C. a =b D. a =b (2)【白云区下学期改编题】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小麦的出粉率一定,小麦的质量和磨出面粉的质量 B.如果 y=,y 与 x C.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D.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 例题讲解 例二 D 出粉率=100% xy=5 V=Sh S÷r =π A 对应练习 对应练习 (1)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成正、反比例都有可能 D.不成比例 (2)如果 2xy=,那么 x、y(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成正、反比例都有可能 D.不成比例 D B 学习内容 三 比和比例的解决问题 知识回顾 1.比的解决问题: 2.比例尺 ①按比分配:一份量=对应量÷对应份数 ②转换为分数解决问题 = 把实际距离看作单位“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统一单位,1km=100000cm,5个0) 例题讲解 例三第1题 1.【白云区下学期测验题】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 A、B 两地相向开出,4 小时相遇,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3:4,已知乙车每小时行 120 千米,求 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乙车路程:120×4=480(km) 一份路程:480÷4=120(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