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何出此言? 隋 灭 统 朝 一 亡 与 隋 灭 统 朝 一 亡 与 隋 灭 统 朝 一 亡 与 叁 贰 壹 肆 千古文帝———隋朝的统一 千古功业———大运河的开通 千古功业———科举制的创立 千古一叹———隋朝的灭亡 壹 千古文帝———隋朝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 1.结合教材概括隋朝建立的过程,将内容填写完整。 建立时间 建立过程 建立者 都城 统一 581年 杨坚代周称帝 隋文帝杨坚 大兴(今西安) 589隋灭陈朝统一全国 壹 千古文帝———隋朝的统一 2.结合教材提取材料信息,概括隋朝统一的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 交流和发展。 统一是历史大势 材料一 意义: 壹 千古文帝———隋朝的统一 措施: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开皇之治” 垦田 人口 粮仓 隋朝初期 1900多万顷 3000多万人 长安太仓 隋朝盛世 5500多万顷 4600多万人 洛阳含嘉仓 隋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3.阅读课本,说一说隋文帝采用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有什么影响? 含嘉仓是隋唐时最大的国家粮仓,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位于东都洛阳的含嘉城内,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其中考古重点发掘的160号粮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粒。关中地区遇到灾荒缺粮时,朝廷就从中及时调拨,稳定市场。 材料二 政治 编订户籍,核实户口, 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经济 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比至(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文献通考》 隋 灭 统 朝 一 亡 与 叁 贰 壹 肆 千古文帝———隋朝的统一 千古功业———大运河的开通 千古功业———科举制的创立 千古一叹———隋朝的灭亡 贰 千古功业———大运河的开通 贰 千古功业———大运河的开通 1.结合教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隋朝时期,首都关中地区粮食供给不足,南方经济地位日益突出。隋必须把南方的经济力量与北方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 ———袁刚《隋炀帝传》 概括运河开通的目的。 完善运河基本信息。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统治 时间 605年(隋炀帝时期) 一个中心 洛阳 两个端点 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四段运河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贰 千古功业———大运河的开通 2.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材料三作者对大运河开通的看法一样吗?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唐】李敬方 赞美 批评 材料四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运,其为力也博哉。 ———《通典·食货七》 大运河使继隋而兴的唐、宋王朝由于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密切而愈趋稳固,从而也加强了全国的统一。 ———《中国古代史》 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 ———《资治通鉴·隋纪四》 结合材料四作者对两人的不同看法做出解释。 积极 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消极 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 隋 灭 统 朝 一 亡 与 叁 贰 壹 肆 千古文帝———隋朝的统一 千古功业———大运河的开通 千古功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