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人体健康离不开免疫系统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 1、人类口腔中微生物的数量相当于世界人口总和。 2、教室每立方米空气中含1万多个细菌。 世界上已知的寄生虫有两万多种 高倍显微镜下看寄居在人体皮肤上的细菌 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1.概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认识病原体! 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的统称。 与生俱来的免疫力能抵抗多种病原体的侵染 一、分析与讨论 A B C D 探究主题 一 1.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阻挡、清除、杀灭病原体及异物等作用。 2.皮肤的完整性对人体有什么重要意义? 保护 3.图中A、B、C、D分别属于人体哪一道防线 A、C、D是第一道防线, B是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 二、图说免疫 皮肤的阻挡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防 线 组成 功 能 第一道 第二道 皮肤和黏膜 黏膜上纤毛的清除作用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大面积烧伤的 病人为什么 要进无菌室? 完整的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当皮肤受到损伤时,外界的病原体就会从皮肤的伤口处侵入,并迅速繁殖,此时伤口就会肿胀、化脓、发炎。 第二道防线 人体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杀菌物质(溶菌酶) 的作用 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防 线 组成 功 能 第一道 第二道 皮肤和黏膜 黏膜上纤毛的清除作用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菌酶使病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与生俱来的,不针对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思考:当病原体突破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后,人体又是怎样进行防御的?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能抵抗特定病原体的侵染 一、特异性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 探究主题 二 腮腺炎病毒(病原体) 人体 抵抗腮腺炎病毒的物质 (特殊蛋白质) 侵入 产生 消灭 抗 原 抗 体 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组成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抗原? 该病毒就是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2.抗体是怎样产生的? 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 3.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没有随之消失。 4.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 能。 5.清除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乙肝病毒或其他病毒?为什么 不能。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胸腺 淋巴结 脾脏 淋巴细胞 组成 功能: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特点: 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二、第三道防线: 免疫物质: 如抗体 当人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或当人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组织中以及人体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作用范围 特性 形成 作用 强弱 对多种病原体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 仅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非专一性 专一性 生来就有的 后天形成的 弱 强 四、免疫的功能 2 3 C.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A.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 B.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