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框) 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本框主要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职权和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职权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本框内容是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体层面的具体要求,也是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路径,并为理解下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提供运行层面的论据。据此,设置“人大和人大代表该如何行使职权”的议题在“怎么样”层面引领学生理解、应用和迁移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职权的知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政治生活素养,很多学生将到行使选举权的法定年龄,对人大和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职权具有一定的认知意向。从与高一年級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议中学”的教学方式抱有期待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从课前调查中获知,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代表职责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和父母的交流或零散的浏览之中.不够广泛和深入。宜于课前让学生搜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等人大相关的信息,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以便顺利参与课堂的议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掌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权;熟记人大代表的产生、职权和义务。 2.能够分析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学会区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 3.:增强对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运行的理解,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关心国家政治生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利益,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通过学习,全面理解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2.科学精神:明确我国的国情,理解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使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必然性。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3.法治意识:明确国家权力机关在宪法和相关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国家权力机关是党依照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成为国家意志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公共参与:感悟“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观点的正确性,树立有意见和建议可以反映给人大代表和监督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区分与应用和人大代表的职权、义务 2. 难点:厘清“人大集体职权”与“人大代表个体权利”的差异 教学思路 “一案到底·四阶推进”:以 AI治理议案为案例贯穿始终,通过“情境导入—探究建构—难点突破—价值升华”四个阶梯,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融合提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 、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议学情境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播放人大代表雷军在两会期间关于AI换脸的发言、播放课前拍好的学生影像,利用AI工具换脸;AI造假新闻,引出总议题人大、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职权推动“AI”良性发展?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中大多数人已有16周岁了,再过两年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了。大家知道人大和人大代表是如何行使职权的吗?今天我们就结合当下热点话题AI,模拟人大和人大代表来一次当家作主的体验式“热身”。 时政关联:结合时事热点,以2025年人大代表雷军的议案切入,拉近人大、人大代表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体现政治课堂的时效性,激发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