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课型课时] 第1课时: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形成压强的概念。课型为探究课。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作压力示意图。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初步的计算。 2.科学探究: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科学态度与责任: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重点:(1)压力的概念。 (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3)能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 2.难点:(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首先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感受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求知欲。通过方便、直观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概念。在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公式的物理意义之后,引导学生应用获得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思路] 针对本节教学的基本要求,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先感受压力的效果,对压力有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做力的示意图来概括出压力的概念。为了突破本节的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再让学生在原图上作出重力的示意图,以此来得出压力的产生及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 学生知道压力的概念后,用一幅幽默插图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由此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如图8-4所示,此现象学生易于理解并可由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 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应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入压强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再由简单的实例及压强概念得到压强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介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并列举一些小数据使学生对1Pa的压强形成具体的概念。 在理解了压强公式的物理含义,知道压强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后,留给学生课下思考交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途径,这对学生灵活运用压强知识很有好处,也很有趣味性。 [教具准备] 海绵状泡沫塑料、砖头、三角板、铅笔、小刀。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演示:刀削铅笔,用刀背削不动,用刀刃可以削动。同样的刀,削同样的铅笔,所用的刀的位置不同,效果也不同,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窄带子好,为什么? 菜刀为什么隔一段时间要磨一磨? 对以上问题,同学们现在也许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板书课题: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二、新课教学 1.压力 (1).小实验:如课本P142图8-1所示,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三角尺,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2).请同学们再看图8-2滑雪,说说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入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上述现象均由压力的作用产生,这一节我们先来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