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展示多彩生活》教学设计 课题 展示多彩生活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上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认识到网页是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能主动思考如何通过选择域名、发布策略让作品在互联网上被有效访问和传播。计算思维:能分析比较B/S与C/S模式的结构特点,能发布网页作品,知道网页服务器的功能,能够概括HTTP协议的基本传输原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运用网页工具制作并发布科技节宣传页,通过优化素材和适配设计提升访问体验与传播效果。信息社会责任:在网页发布中树立合法合规意识,关注网页设计的包容性与访问友好性,能动手搭建局域网Web服务器以实现网页作品的存储与发布。 教学重点 掌握网页发布到互联网的基本流程,包括选择Web服务器、域名作用及注册意义、HTTP协议通信原理。理解B/S模式的工作原理及其与C/S模式在结构、优势和适用场景上的核心区别。学会制作并发布网页作品,并能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内容、版权及技术优化点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抽象的HTTP协议请求-响应模型及其在浏览器与服务器交互过程中的具体实现机制。准确区分域名层级结构及其注册管理规则,理解域名的唯一性价值。有效实施网页优化策略以提升访问体验与兼容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本课要点学校科技节宣传网页基本制作完成。这些网页如何能在互联网中呈现呢?互联网中呈现的网页数据一般存储在哪里?网页数据是如何在互联网中进行传输的呢?本节课,我们将了解网页发布条件,搭建网页服务器,上传发布制作好的网页。是啥?这个叫域名,是网站的“名字”,就像“学校图书馆”比门牌号“XX路XX号”好记多了。输入它,浏览器就能找到百度的“商店”(服务器)。浏览器怎么和服务器“说话”?它们用一种叫 HTTP协议的“语言”交流。你输入网址(请求),服务器就发送网页数据(响应),就像点单后上菜,确保信息准确送达。指尖触达世界的“门牌”与“语言”当我们用手机轻松刷视频、查资料时,是否想过信息是如何跨越千里准确送达的?想让我们的科技节网页也拥有这种“超能力”,就需要了解互联网的“门牌”(域名)和浏览器与服务器对话的“语言”(HTTP协议)。播放视频《在GitHub上免费托管网站并绑定域名》。 尝试在浏览器输入网址,右键查看网页源代码,搜索图片/视频的完整链接地址。用手机和电脑同时访问百度首页,比较两者加载速度差异,观察页面元素(如图片、视频)是否完整显示。观看视频 引导学生发现"网页元素都有对应网络地址,浏览器通过地址找资源"的存储定位原理。帮助学生通过多设备访问对比,理解"服务器是存储网页数据的远程电脑,不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它获取内容"的基础原理。了解不一样的网页部署方法。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探索学校科技节宣传网页快做好了。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通过互联网看到我们的作品。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要想让网页数据在互联网上得以访问要有供网页存储的空间以及浏览服务的网页服务器,然后将网页放在服务器上(即发布网页),最后还要让别人知道服务器的名字和地址。网页服务器( Web 服务器)通过浏览器能看到丰富多彩的网页数据。这些数据通常存储在哪里?是个人计算机,还是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网页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处理和传输网页给客户。网页服务器可以放置网页文件,让全世界浏览,还可以放置数据文件,让全世界下载。互联网上大部分的网站都运行在专门的网页服务器上。服务器提供各种资源及服务,24小时不间断工作。用户计算机(客户端)只需要装有浏览器,就可以在任意时刻通过浏览器访问网页了,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作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模式,简称B/S模式)。B/S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