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局和历史作用;?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学习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变法前商鞅舌战旧贵族,勇于和旧势力进行斗争;变法中奖罚分明,不畏强权,坚决处罚纵容太子犯法的旧贵族;秦孝公死后,旧势力反扑,商鞅被车裂而死,但秦法未亡等史实,使学生明确变法是不同阶层利益的再分配,充满着矛盾和风险,商鞅不畏强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 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教学准备] 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预习、Powerpoint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109年之间,秦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秦军事如此辉煌得益于商鞅变法。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下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结合材料思考,商鞅生活在一个怎样风雷激荡的时代? 1、(给出材料)复习提问,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总体描绘:大变革、大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经济: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各国变法;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人阶层崛起; 文化:百家争鸣。 2、(给出材料)分析秦国因素。 3、(图片)分析变法的其他因素。 最后,总结: 时代特征:大变革、大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经济、政治、阶级、文化 秦国因素:秦国落后于其他六国。 个人因素: (1)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广纳贤士,变法图强。 (2)商鞅入秦,舌战群儒、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目的:富国强兵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预习展示)商鞅变法的内容 领域 措施 作用 军事 经济 政治 思想 文化 课堂探究一: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要求: 1、时间2分钟 2、激情投入,有效探究。小组长做好本组的组织工作,协调好本组同学做好记录和发言展示工作。 学生作答,老师总结: 重农抑商 积极 (前期)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 消极 (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走商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思考:1、商鞅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2、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原因 主要原因:旧贵族的抵制、破坏。 直接原因:秦孝公去世。 四、商鞅变法的影响 课堂探究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旧贵族、新兴地主、农民、军士或国君,你支持还是反对商鞅变法,理由是什么? 要求: 1、时间3分钟 2、激情投入,有效探究。小组长做好本组的组织工作,协调好本组同学做好记录和发言展示工作。 奴隶制:坚决反对。废除的世卿世禄制就已经大大的打击了贵族的特权,而废除井田制更进一步将贵族推向灭亡。 地主阶级:大力支持。因为商鞅“废除井田,开阡陌封疆”,承认了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使得我们可以获得参与政权的机会。 农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