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70776

4花之歌 同步课件 +教案+ 练习 +音频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1次 大小:308465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之歌,同步,课件,教案,练习,音频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 花之歌教学设计 课题 4 花之歌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感受以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各种想的理解,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品格, 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 1.通过想象画面,想象作者变形成花后,自己目睹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随之而来的变化; 2.作者以花自述,是如何运用奇特的想象,把自己变形成花后,应对世界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欣赏花的世界,你能想到什么? 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泰戈尔散文《花的学校》: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走进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阅读提示: 课题是“花之歌”,但全文却没有一个“花”字,默读并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花? 2.自主学习,在能体现“我”是花的地方作批注。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并作简单的批注。 (2)梳理课文,概括段落。 (3)小组学习:引导学生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的句式让学生交流,初步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提炼出作者描绘的各种花的形象。 3.全班交流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预设】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泛指帽子。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4.再读课文,梳理课文: 第1-4自然段写了“我”是什么; 第5-7自然段写了“我”的世界随之而来的变化是什么。 三、联接经验,感受想象的奇特 1.引导汇报。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②相机指导:通过“我”是花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 由花的特点想开去: (1)关注“欢迎”“送行”“摇曳”“呼吸”等拟人化的动词,想象花的“行为”。 (2)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想象的独特? 理解诗句: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意即花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 “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象征花开花落;“又说一遍”喻示来年花又开。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以“星”喻花,突出了花熠熠生辉的光彩。 “我是诸元素之女”,“诸元素”指春夏秋冬,写出了花四季更迭的现象。 “我是亲友交往的礼品、婚礼上的冠冕、对死者祭献”,写出了花的象征意义。 3. 联结经验,由花的形象想开去。 (1)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想开去:如果自己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会想到“我”是什么?或者“我”还会做什么? (2)读课文,关注“我”的行为,感受想象的奇特。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乌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都。 引导学生关注“欢迎”“送行”“摇曳”“呼吸”等拟人化的动词,想象花的“行为”,感受想象的奇特。 (3)小结:作者由花的动作想开去,用分号把并列的行为连接起来,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的独特。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阅读经验想开去: 如果请你也来想象花的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