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地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570924
3.1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粤教·粤人版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61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2025-2026
,
上册
,
地理
,
八年级
,
学年
,
自然资源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八年级地理同步教学 粤人版(2024) 课题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时 第1课时 教法 演示 讲授 启发引导 学法 自学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描述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本节课中,需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清晰区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运用资料归纳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以及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探讨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七年级地理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对自然环境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自然资源的系统认知尚浅,尤其在资源分类、特征归纳及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深入理解上存在困难。他们好奇心强,对直观、贴近生活的案例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和知识整合能力有待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复杂概念的理解、数据图表的分析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感到吃力,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引导突破。 素养目标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让学生理解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的观念。例如,在探讨水资源利用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同时,保护水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分布的能力。如在讲解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时,引导学生结合地形、地质等因素,分析其分布不均的原因,提升综合思维水平。 区域认知:使学生能够从区域角度认识我国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理解区域差异。例如,通过对比西北和东南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让学生认识到区域自然环境对资源分布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开展小组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周边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能够准确判断常见资源所属类型。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及分布不均的特征,学会运用数据和图表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以及资源分布不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地理角度综合分析自然资源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流程 环节 师生互动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和思考,自然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森林、河流、矿山、农田等,提问:“这些图片中的事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观察图片后,自由发言,描述自己对这些事物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物都属于自然资源范畴,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教学过程 自然资源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实例和引导思考,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判断自然资源的标准。 师生互动:教师给出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然后举例提问:“阳光、空气、闪电、铁矿石,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定义进行分析,强调 “自然界中” 和 “有利用价值” 两个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 自然资源的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让学生清晰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理解资源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师生互动:教师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分别举例,如可再生资源的水能、风能、生物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可再生资源是否永远不会枯竭?不可再生资源真的无法再生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地形【课件+教学设计】—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2025-09-18)
气候【课件+教学设计】—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2025-09-18)
河流与湖泊【课件+教学设计】—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2025-09-18)
气候【课件+教学设计】—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2025-09-18)
气候【课件+教学设计】—2025新教材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